前言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中央决定在香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如今已经走过了2/5的不平凡路程。2017年3月,在香港回归即将20周年之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见证了国家有关部门与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从此,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战略。
搞好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意义深远,它不仅关系到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治、经济、社会长期的繁荣稳定,关系到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崛起的珠三角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未来30年乃至30年后中央对香港和澳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基本制度的调整。因此,在规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既需要对香港回归20多年来“一国两制”的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又需要对未来30年大湾区、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远景进行展望和谋划,更需要着眼于30年后国家对香港和澳门长远战略的构想。可以说,在中国内地现有的19个国家级新区规划中,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更加深远。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涉及的内容和方面很多,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起草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广东省、香港和澳门等地各界人士对此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也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论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为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出谋划策,尤其是在产业合作、科技创新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这些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鉴于粤港澳大湾区是由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特别行政区和关税区所构成的特别区域,“一国两制”既是大湾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是大湾区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还是影响大湾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性质、方向、功能的最重要的制度因素。从一定的意义来讲,规划建设好大湾区的最核心的制度保障就是处理“一国两制”的关系。因此,本书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方向、功能和前景,以及如何从制度、体制、机制、管理和政策创新的角度,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优势,真正实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球一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达、文明的大湾区,并基于此,提出一些建设性、长远性、方向性的意见和建议,供国家有关部门参考。
鉴于本人对澳门缺乏深入研究,以及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地位,本书中涉及港澳地区时,主要指香港地区。
张思平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