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文化管理概述
相对于政治和经济来说,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文化一旦成为一种牢固的观念,就会影响全体员工的行为,约束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对企业来讲,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文化的企业也许可以红火一时,但很难成为百年企业。
一、企业文化
1.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来自拉丁文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英文是“culture”。在西方,“文化”包含精神、居住、练习、当心或者关注、敬神等含义。
在汉语中,“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之意。《易·系辞下》记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记载:“五色成文而不乱。”通常来说,“文”是指“记录、表达和评述”。“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之意。《庄子·逍遥游》记载:“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记载:“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化不可代,时不可违。”通常来讲,“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是指“人文化成”和“以文教化”的意思,这与西方“文化”一词中的“培养,教育,改变,发展”的意思相对应。《易经·贲卦》中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记载。这里的“人文”是指文化典籍和礼仪风俗。
孔子的思想起点是“礼”,根本是“仁”,“仁”“礼”不偏废,做到“仁礼合一”。“仁”是内化的“礼”,《论语·八佾》记载:“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阳货》记载:“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是外化的“仁”,《论语·颜渊》记载:“克己复礼为仁。”“仁”与“礼”构成孔子之“道”的一体两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西汉学者刘向《说苑指武》中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的说法,这里的“文化”就是文治教化。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李二和在《舟船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切生命文明行为的代称,大自然是人类文化的根本导师和启蒙者。我们几乎没有一样科学发明是凭空想来的,莫不受自然的启示。人类的文化是大自然的恩赐。
西方学者也有许多有关文化内涵的观点,以下所列为代表性的观点。
小贴士
西方学者有关文化内涵的代表性观点

2.企业文化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在研究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过程中,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企业的灵魂。以下所列为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代表性观点。
小贴士
企业文化建设的代表性观点

可见,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包含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企业形象等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快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长型企业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3.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1)经营哲学。经营哲学也叫企业哲学,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魂”。经营哲学作为认识和态度的总和,是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也是企业特有的,是指导企业全体员工行为的基础。
(2)价值观念。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对企业来讲,所谓价值观念,是指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企业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的评价。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体系,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经营管理活动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性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3)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占据支配地位。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一般都会提炼出自己的企业精神,并用来指引企业的发展。
(4)企业道德。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之间行为规范的称谓,是界定一个人行为正当性的标准。自古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道德。对成长型企业来讲,企业道德是指调整与其他企业、顾客以及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可以应用善与恶、荣与辱、公与私、诚实与虚伪等行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的发展。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员工的集体观念,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团体意识一旦形成,将能引导员工的行为,让员工朝着企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团队意识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6)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通过成长型企业的产品特点、服务方式、营销策略和员工行为规范等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一般来说,成长型企业的总体印象最终是要通过企业的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是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
(7)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企业制度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8)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成长型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表明了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4.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的特征见表4-1。
表4-1 企业文化的特征

二、企业文化类型
1.按照企业任务和经营范围分类(表4-2)
表4-2 企业文化类型

2.按照企业状态和作风分类(表4-3)
表4-3 企业文化类型

3.按照企业性质和规模分类(表4-4)
表4-4 企业文化类型

4.按照因素重视程度分类(表4-5)
表4-5 企业文化类型

三、企业文化结构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表明各个要素如何联系起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企业文化体现在公司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企业运营的一切均离不开文化。从结构上划分,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哲学、精神、制度、行为、形象几个层面。而企业精神又分为核心理念、应用理念与传播理念几个部分。其中,核心理念包括了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四、企业文化功能
(1)凝聚功能。能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像磁石一般,聚合成强大的整体力量。尤其在企业困难的时候,更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
(2)优化功能。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的卓越、成效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能为员工积极进取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和条件。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优化作用。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形成之后,对企业全体员工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全体员工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4)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规范全体员工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5)协调功能。企业文化的形成让企业员工有共同的价值观,增加了相互间的共同语言和信任,使企业员工对各类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企业内部的关系更为密切、和谐,各种活动更加协调。
(6)辐射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与外界的接触和企业员工的言行,向社会展示企业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态和积极的精神风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起到辐射作用。
五、成长型企业文化管理现状
不少企业在创业初期都会抱着一种什么赚钱做什么的心理,很少主动关注企业文化。但是,当企业步入成长期之后,就需要关注企业的文化建设。海尔的成功就是得益于海尔的文化。海尔曾是一个连续亏损的集体企业,在张瑞敏的带领下,走上“以规治企”的道路,从而创造了辉煌。哪怕到了今天,海尔的“零缺陷”文化仍是掷地有声。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总经理宗庆后认为,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是大厦,文化是地基;企业是躯体,文化是灵魂。公司要打造“家”文化,每年陪伴员工吃年夜饭,给员工发红包。对成长型企业来讲,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更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但是,当前真正运用文化引领发展的企业还不多,主要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无知无畏型”,不知企业文化内涵,该如何建设,重点在哪里;另一类是“一知半解”型,听到、看到很多成功企业或企业家的文化建设,也跟着学,提几条口号和标语,开个会,搞个文化活动,就以为是有文化了。
当前,成长型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文化滞后于企业发展。进入成长期之后,很多企业实现了快速成长,规模迅速扩张,产值大幅上升,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沉溺于以往的成功方式和成功经验,不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性。一旦企业遭遇危机,或出现动荡,往往就不知所措。
(2)企业文化不适应战略环境变化。当企业战略环境发生变化时,不是适时调整企业文化以适应新的战略环境,而是受原有企业文化的驱动,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危机。同时企业价值观已随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但企业文化却仍然墨守成规。如有的企业战略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截然相反,甚至背道而驰;有的价值观虽然一致,但制定出来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又相差很远;有的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虽然相一致,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却说一套,做一套。
(3)企业文化有“文”无“化”。很多企业没有实实在在地将企业文化置于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有时只为了装门面应付检查,很多企业误以为提几个口号,开几次大会,企业文化就能够形成。很多企业盲目追求时髦,什么东西流行就把企业文化定位在什么方面,“一哄而上”“一刀切”都是企业文化建设常见的弊端。
(4)企业文化缺乏个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独有的,一个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不算真正的企业文化。不少成长型企业的文化口号几乎如出一辙,比如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等词语大量频繁使用,又如“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求发展”、多元化等也被大量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