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家金融中心的层级
一 国家金融中心的测度指标体系与层级
本书结合中国城市金融市场发展实际,分别从金融集聚度和金融联系度两个维度设计国家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4—1。具体而言:
(1)国家金融中心集聚度。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全国性证券、期货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证券公司数量,基金公司数量,银行、外资银行数量,保险公司数量,外汇交易中心,上市公司数量,风投公司数量、移动支付软件等。
(2)国家金融中心联系度。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前十名证券公司联系度,前十名会计审计所联系度,前十名基金公司联系度,前十名保险公司联系度,前十名银行联系度,前十名外资银行联系度,前十名风投公司联系度等。
表4—1 国家金融中心指标体系
在利用表4—1指标体系测算的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全部25个城市按照金融中心发展水平的高低,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为国家金融中心、国家重要金融中心、潜在的国家重要金融中心与非国家金融中心,表4—2报告了相应的结果。下面我们进一步对不同层级的代表性城市进行分析。
表4—2 全国金融中心的层级分布
二 上海是我国的国家金融中心
根据表4—2的结果,可以发现上海是我国的国家金融中心。上海的金融业发达,几乎包含了我国所有的金融市场要素: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资金拆借市场、国家黄金储备运营中心、国家外汇储备运营中心、上海清算所(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央行征信系统中心、支票节流数据处理中心)、中国四大银行(农行、中行、工行、建行)上海总部、各大外资银行大中华总部、中国反洗钱资金监控中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中国保险交易所。2017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33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至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达到1491家。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623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403家,保险业单位389家。全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428.44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5.3%。上海证券交易所总成交金额306.39万亿元,增长7.9%。全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89.93万亿元,增长5.8%。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24.59万亿元,增长35.0%。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成交金额997.77万亿元,增长3.9%。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9.76万亿元,增长11.9%。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87.10亿元,比2016年增长3.8%。总体来看,上海具备足够的实力成为国家金融中心。
三 北京与深圳是我国国家重要金融中心
除了上海外,北京与深圳的金融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城市,但低于上海,因此可视为国家金融次中心城市。具体来看:
首先,从北京来看,北京市金融业发达。除了各类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外,北京还集聚了大量的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近年来北京金融业的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634.5亿元,同比增长7%,高于GDP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6.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7.6%,继续成为北京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与此同时,北京2017年首次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跻身前十,较2016年同期上升16位。
其次,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金融业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深圳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2017年末深圳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69668.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46329.33亿元,增长14.3%。作为全国两大证券交易中心之一,2017年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814333.31亿元。年末上市公司市价总值235761.26亿元,增长5.7%。上市公司流通市值167932.47亿元,增长9.5%。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089家,比2010年增加219家。上市股票2127只,增加219只。作为全国重要的保险中心,2017年全年保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1029.75亿元,比2010年增长23.4%。
四 广州、杭州、天津与南京是我国国家重要金融中心城市
广州、杭州、天津、南京四个城市在金融业的发展在全国也各具特色。例如,广州近年来的金融总部、法人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和产业金融上都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2017年,广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998.76亿元,同比增长8.6%,占GDP的比重达9.3%,成为广州市第五大支柱产业和第四大经济增长引擎。201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1369.03亿元,比年初增加3838.84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332.53亿元,增加3395.19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137.05亿元,增加4467.23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312.73亿元,增加4427.19亿元。住户存款15032.29亿元。
其次,杭州在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等方面的发展颇具特色。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各类银证保持牌金融机构500多家,其中分行级以上银行机构50家,省级以上保险机构81家,证券营业部246家,期货营业部69家,其他如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共60余家。此外,全市还有小额贷款公司54家、担保公司132家、融资租赁公司49家、典当公司8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11家、交易场所19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3家。
此外,天津在融资租赁等领域具有自身的优势。截至2017年末,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951.75亿元,增长8.0%。金融存贷规模稳步扩大。存贷款规模双双超过3万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940.81亿元,比年初增加873.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602.54亿元,比年初增加2848.49亿元。南京的金融体系也相对完备,2017年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55.0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1.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764.63亿元,比年初增加2408.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7家,募集资金82.09亿元,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02家。新增备案创投企业306家,累计备案创投企业(含省级在宁企业)872家。共有236家企业挂牌或者获准挂牌新“三板”,证券营业部18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97.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7%。
五 郑州金融业的发展状况
郑州在我国高速公路网络、铁路网络、通信信息网络中处于枢纽和中心地位。“十二五”期间,郑州市GDP年均增长1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五大国家战略实施的政策优势,为郑州建设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带来了动力。根据2017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7年末郑州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349.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47.5亿元,增长7.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538.2亿元,增加240.2亿元,增长3.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992.4亿元,增加2570亿元,增长16.7%。截至2017年底,全市上市企业已达47家(49只股票)。全市“新三板”挂牌企业157家,其中新增23家。全年全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55.7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财产险收入158.6亿元,增长16.1%;人身险收入497.1亿元,增长52.2%。郑州目前已形成银行、期货、证券、保险、信托等各业并举、本外地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