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研究方法
本书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收集有关文献,在建构理论的同时,以问卷调查和部门调查为主要方法收集有关数据,通过定量研究检验理论模型,从而把理论和现实情况有机结合起来。
本书从新经济社会学视角认为农民参保决策是嵌入在农村社会资本中的,运用农村社会资本理论工具分析了农民参保决策的非经济因素。分析了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民参保决策效应的理论基石,为实现这一研究目的,分别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管理学中的过程激励理论和行为金融学中的羊群行为理论对农村社会资本对参保决策的效应理论基石进行了分析。
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74]。本书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期刊论文和电子书籍,全面了解国内外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实证分析金融参与、参保决策影响因素和社会资本对参保决策作用相关研究的现状、进展和趋势,在梳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建构了农村社会资本分析框架和参保决策分析框架,建构了农村社会资本与农民参保决策的理论模型。并且在梳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民参与新农保、新农合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效应,提出了增进农村社会资本含量的有关建议。
风笑天认为,调查研究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75]本书采用立意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若干农民和村域作为调查对象,并采用自填式问卷和部门调查的方法收集了有关资料。
农民个体层面资料的收集。2010年5月至8月进行了首次资料收集工作。本次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16岁至59岁之间的农村居民。新农保还处于试点运行阶段,因此我们采用了立意抽样方法选择了陕西省的神木县、耀州区和山东省青岛即墨区为调查点。调查点的选取考虑了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神木县代表陕西经济较强的地区,耀州区次之,山东青岛的即墨区则代表沿海区县。在每个区县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在神木县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46份。在耀州区,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72份。在山东省青岛即墨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7份。本次调查,成功访问农民1595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占64.4%,女性占35.6%。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占7.2%,31岁至40岁占33.8%,41岁至50岁占51%,51岁至59岁占8%。
村域社区层面资料的收集。2011年5月至7月进行了第二次资料收集工作。本次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和部门调研。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村落。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了河南省鲁山县库区乡、下汤乡和赵村乡三个乡镇为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若干村域为调查对象,其中库区乡10个村域、下汤乡17个村域、赵村乡20个村域,一共选取了47个村域构成了本次调查的样本。问卷调查主要收集了村域社会资本有关数据,具体方法是在每个调查村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0个左右的农民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一共成功访问1471个农民构成问卷调查对象。以社会资本每个指标在农民层面的平均得分作为村域社区社会资本在该指标上的得分。为获得47个村域的人口数据、务工率和参保率等宏观数据,本次调查还分别从河南鲁山县统计局、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库区乡社会保障所、下汤乡社会保障所和赵村乡社会保障所收集了相关数据。表1—1反映了两次调研的具体过程和成果。
表1—1 数据来源与资料收集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为分析基础,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农村社会资本与农民参保决策理论模型的建构是重点和难点。借助定性研究方法从“质”的层面对社会资本与参保决策的关系进行探究,具体通过归纳、分析农村社会资本基本理论和参保决策概念,建构农村社会资本与农民参保决策的理论模型,分析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民参保决策的效应。定量研究是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本书进一步借助定量研究方法,利用SPSS17.0分析软件,运用均值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化处理,并运用Logistic和线性回归方程以及路径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更加精准地探究农村社会资本与农民参保决策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地认识和揭示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民参保决策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
[1]Bergelsdijk,S.&T.VanSchalk,Social Capit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Mimeo,Tilburg University,2001,pp.1-43; Knack,Stephen&Keefer,Philip,Does Social Capital Have an E-conomic Payoff? A Cross-Country Investiga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November,1997,112 (4),pp.1251-1288; Knack,Stephen&Zack,Paul,Trust and Growth,Economic Journal,April,2001,111 (470),pp.295-321; Grootaert,Christiaan,Social Capital,Household Welfare and Poverty in Indonesia,Local Level Institutions Working Paper,No.6,Washington D.C.:World Bank,1999,pp.1-79.
[2]张俊生、曾亚敏:《社会资本与区域金融发展——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载《财经研究》2005年第4期。
[3]卢燕平:《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载《统计研究》2005年第8期。
[4]陆铭、李爽:《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载《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5]徐淑芳:《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载《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8期。
[6]杨小玲:《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1997—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载《产经评论》2010年第2期。
[7]Guiso Luigi,Paola Sapienza&Luigi Zingalea,“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wiew,2004,94 (3),pp.526-556.
[8]Guiso Luigi,Paola Sapienza&Luigi Zingales,“Trusting the Stock Market”,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8,63 (6),pp.2557-2600.
[9]Dimitris,Georgarakos&Giacomo,Pasini,“Trust Sociability an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Review of Finance,2011,15 (4),pp.693-725.
[10]李涛:《社会互动、信任与股市参与》,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11]李涛:《社会互动与投资选择》,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12]Manski,Charles F.,“Economic Analysis of Social Interaction”,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0,14,pp.115-136.
[13]Jackson,Matthew O.,The Economics of Social Networks,in Advances in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Theory and Applications:Ninth World Congress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ed.by R.Blundell,W.Newey&T.Perss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hap.1,2006,1,pp.1-56.
[14]Granovetter M.,“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 (6),pp.1360-1380.
[15]Banerjee,Abhijit.,“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pp.797-817.
[16]Bikhchandani S.,D.Hershleifer&I.Welch,“Learning from the Behavior of Others:Conformity,Fads and Informational Cascade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8,12,pp.151-170.
[17]Dimitris,Georgarakos&Giacomo,Pasini,“Trust Sociability an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Review of Finance,2011,15 (4),pp.693-725.
[18]Hong,Harrison,Jeffrey D.Kubik&Jeremy C.Stein,“Social Interaction and Stock Market Participation”,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59 (1),pp.137-163.
[19]Bernheim,D.B.,“A Theory of Conform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4,102,pp.841-877.
[20]Guiso Luigi,Paola Sapienza&Luigi Zingalea,“Does Culture Affect Economic Outcome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Spring,2006,20 (2),pp.23-48.
[21]Guiso Luigi,Paola Sapienza&Luigi Zingalea,“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wiew,2004,94 (3),pp.526-556.
[22]李涛:《社会互动、信任与股市参与》,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23]李涛:《社会互动与投资选择》,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24]Wright,B.D.&J.D.Hewitt.,All Risk Crop Insurance:Lessons From Theory and Experience,Giannini Foundation,Californi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Berkeley,April,1990,pp.73-112.
[25]Knight,T.O.&K.H.Coble,“Survey of U.S.Multiple Peril Crop Insurace Literature Since 1980”,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spring summer),1997,pp.128-156.
[26]Serra T.,B.K.Goodwin&A.M.Featherstone,“Modeling Changes in the U.S.Demand for Crop Insurance during the 1990s”,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2003,63 (2),pp.109-125.
[27]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效用层面的一个解释及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28]宁满秀、邢郦、钟甫宁:《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决策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载《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6期。
[29]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效用层面的一个解释及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30]邢宝华、窦尔翔、何小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金融创新》,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31]赵建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创新》,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4期。
[32]乔晓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载《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6期。
[33]吕继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载《宁夏党校学报》2005年第11期。
[34]田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分析》,载《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6期。
[35]马利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请缓行》,载《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7期。
[36]刘书鹤:《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看法及建议》,载《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4期。
[37]史清华:《民生化时代中国农民社会保险参与意愿与行为变化分析——来自国家农村固定观测点2003—2006年的数据》,载《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2期。
[38]王海江:《影响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分析——以山东、安徽省六村农民为例》,载《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6期。
[39]乐章:《现行制度安排下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向》,载《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40]王海江:《影响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分析——以山东、安徽省六村农民为例》,载《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6期。
[41]李连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与研究》,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吴罗发:《中部地区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分析——以江西省为例》,载《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4期。
[42]赵德余:《制度与信任形成的微观机制——兼评房莉杰〈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载《社会》2010年第6期。
[43]吴罗发:《中部地区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分析——以江西省为例》,载《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4期。
[44]史清华:《民生化时代中国农民社会保险参与意愿与行为变化分析——来自国家农村固定观测点2003—2006年的数据》,载《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2期。
[45]李连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与研究》,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46]文莉、肖云、胡同泽:《政府信誉与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研究——对1757位农民的调查》,载《农村经济》2006年第1期。
[47]谭静、江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心理因素实证研究》,载《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2期。
[48]龚向光、胡善联、程晓明:《贫困地区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意愿支付》,载《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年第8期。
[49]叶琪、潘再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民行为分析》,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0]左延莉、胡善联、博卫等:《2004年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析》,载《卫生软科学》2006年第8期。
[51]Atim C.,“Social movements and health insurance: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voluntary,non-profit insurance schemes with case studies from Ghana and Cameroon”,Social Science&Medicine,1999,48 (7),pp.881-896; Hsiao,W.C.,Unmet health needs of two billion:Is community financing a solution? HNP Discussion Paper,World Bank,Washington DC,2001; Schneider P.,Diop F.,Maceira D.&Butera D.,Utilization,cost and financing of district health services in Rwanda,Technical Report No.61,Partnerships for Health Reform Project,Abt Associates Inc.Bethesda,MD,2001.
[52]Schneider P.,“Trust in micro-health insurance:An exploratory study in Rwanda”,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5,61 (7),pp.1430-1438.
[53]张俊生、曾亚敏:《社会资本与区域金融发展——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载《财经研究》2005年第4期。
[54]张里程、汪宏、王禄生等:《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意愿的影响》,载《中国卫生经济》2004年第10期。
[55]何兴强、李涛:《社会互动、社会资本和商业保险购买》,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2期。
[56]李涛:《社会互动与投资选择》,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57]文莉、肖云、胡同泽:《政府信誉与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研究——对1757位农民的调查》,载《农村经济》2006年第1期。
[58]谭静、江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心理因素实证研究》,载《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2期。
[59]吴玉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实证研究:一个信任分析视角》,载《人口研究》2011年第4期。
[60]Desmet M.,Chowdhury,A.Q.&Islam,M.K.,“The potential for social mobilisation in Bangladesh:The organis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two health insurance schemes”,Social Science&Medicine,1999,48 (7),pp.925-938.
[61]Duflo,Esther&Emmanuel Saez,“Participation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in a Retirement Plan:the Influence of Colleagues'Choice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2,85 (1),pp.121-148.
[62]Sorensen,A.T.,Social learning in the demand for employer-sponsored health insurance,Unpublished manuscript available,at http://terpconnect.umd.edu/dvincent/learning.pdf,2001.
[63]Beiseitov,Eldar,Jeffrey D.Kubik&John R.Moran,Social Interaction and Health Insurance Choices of the Elderly:Evidence from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Working Paper,Syracuse University,2004,pp.1-34.
[64]Xavier Giné,Robert Townsend&James Vickery,“Patterns of Rainfall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in Rural India,Oxford Journals,Social Sciences”,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8,22 (3),pp.539-566.
[65]李涛:《社会互动与投资选择》,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66]何兴强、李涛:《社会互动、社会资本和商业保险购买》,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2期。
[67]石绍宾、樊丽明、王媛:《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11期。
[68]吴玉锋:《社会互动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实证研究》,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
[69]毕红静博士界定了参与的概念,将农民参与新农合的行为划分为:知情权的获得、参合权的确立、就医权的优化、报销权的保证和再投保的激励。毕红静:《激励、制约与农民参与行为》,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
[70]Durlauf,Steven N.&Marcel Fafchamps,Social Capital,NBER Working Paper No.W10485,2005,pp.1639-1699.
[71]Islam M.Kamrul,Juan Merlo,Ichiro Kawachi,Martin Lindstrm&Ulf G.Gerdtham,?“Social Capital and Health:Does Egalitarianism Matter”? A Literature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2006,5 (3),pp.1-28.
[72]Lin Nan,Building a Network Theory of Social Capital,in social capital:Theory and research,(eds.) by Lin Nan,Karen Cook,Ronald S.Burt,New York:Aldine De Gruyter,2001,p.8.
[73]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王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74]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页。
[75]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