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持续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伴随着1980年出生队列的过剩男性逐步进入婚姻和生育年龄,中国农村地区的婚姻挤压和男性成婚困难问题逐渐出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普婚文化下,女性的短缺不但不会降低男性对婚姻的强烈需求,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男性之间就女性可婚资源的竞争,并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的人口、社会和安全问题。因此性别结构失衡和农村男性的婚配问题是促进人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应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干预是迫切需要的。
本书将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相结合,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对婚姻挤压下的农村男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主体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宏观、中观层次上,分别从历史视角、二手资料和社区一手资料出发,对婚姻挤压、性别失衡和社会风险进行了系统探讨。首先,通过对明清时期婚姻挤压现象和后果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基于历史视角揭示了男性婚姻挤压现象、后果和治理措施。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文献、新闻资料的分析,对性别失衡下的宏观风险和个体失范进行识别,并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百村社区调查”数据,分析了婚姻挤压下的婚姻市场、大龄未婚男性和社区安全。
第二部分:在微观层次上,以婚姻寻找理论为指导,采用“百村系列调查”数据,基于婚姻视角对农村男性的婚姻市场地位和婚姻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修正了经典的婚姻寻找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农村婚姻挤压和普婚文化情境的婚姻市场地位与婚姻策略分析框架。其次,在对个人的婚姻市场地位的指标量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婚姻挤压下男性在婚姻市场中的地位特征。再次,分析了婚姻挤压下中国农村男性的实际婚姻策略,揭示了婚姻挤压下农村男性的夫妻年龄和教育匹配模式。最后,分别从婚娶有婚史女性、婚娶残疾女性、入赘婚姻的态度和择偶策略的灵活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未婚男性潜在婚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