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集群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商业集群的类型及演变过程

一 商业集群的类型

(一)按集群企业组织结构划分

1.中小企业商业集群

中小企业商业集群主要以中小商业企业为主体,商业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主要以单店铺为主。例如南昌市洪城大市场商业集群,在这个集群中,没有规模较大的商业企业,在以批发为主体的商业集群中,存在大量商业企业,企业规模大致相当,规模较小。再比如南京中央门批发市场、济南西门批发市场,这类以批发业为主的商业集群也属于中小商业企业集群。

2.“龙头+网络”式商业集群

“龙头+网络”式商业集群是指在集群内部有几家大的商业企业,在集群中发挥支撑作用,众多小型商业企业如个人店铺、专卖店、连锁商店等构成网络形状,使商业集群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一方面,大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商业集群的流行趋势;另一方面,小企业跟随大企业,集聚自己的市场力量,获得发展。如在南昌市中山路商业集群中,主要龙头企业有新百货、太平洋、沃尔玛等百货企业,撑起了中山路商业集群的百货行业,苏宁和国美则形成了该商业集群的家电业骨架,它们引领商业集群的发展趋势。“龙头+网络”式的商业集群主要以零售业为主。

(二)按照商业集群辐射的范围划分

1.城市商业集群

城市商业集群也称城市商务中心区(BCD),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最主要的商业企业集聚地。城市商业集群经营的商品种类是最齐全的,是综合性的商业企业集聚地,是一个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城市商业集群一般处于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它不仅是购物休闲的场所,而且还是外来旅游者旅游购物的好去处。

2.区域性商业集群

区域性商业集群指在城市某个行政区中形成的商业集群,比如城市商业街,它的覆盖范围一般来讲只是城市行政规划中的某个区,覆盖范围小于城市商业集群。区域性商业集群的目标顾客主要是本辖区内的居民,目的主要是满足周围居民的购物、休闲需要。

3.社区性商业集群

社区性商业集群是指在某个社区中存在的商业集聚。它的覆盖范围就更小,只是针对社区的居民,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经营的商品一般是购买频率较高、价格相对比较低的商品。

一般来讲,在一个城市中只存在一个城市性商业集群(BCD),其功能最完善,覆盖范围也最广;同时存在几个区域性商业集群(商业街),一般位于区域中心,功能相对完善,但规模一般小于城市性商业集群,覆盖范围只是本区的居民;而社区性商业集散地则存在很多个,任何一个达到一定规模的生活小区都可能形成自己的社区商业集群,社区商业集群所提供的服务比较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集群的规模也比较小。

(三)按照商业集群所面对的主要对象划分

1.批发业商业集群

批发业商业集群是指该商业集群的目标对象是零售商或下级批发商,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以某一种商品为主,购买主要是批量购买,如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经营的主要是各类小商品。而批发业商业集群又可以细分为产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和销售地批发市场、原材料批发市场和成品批发市场等。如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始建于1984年3月,累计建设投资1.5亿元,现占地面积600亩,是中国十大市场之一。该市场以蔬菜交易为主,兼营瓜果等农产品,常年上市蔬菜有120多个品种,辐射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并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价格平衡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部首批定点鲜活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曾先后被授予“全国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五十强”“全国蔬菜批发市场十强”的称号。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覆盖千家万户,把农户需要的生产资料运进来,把农户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为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并发展了一批与之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实现了“建一个专业市场,带动一项专业生产,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形成一个区域经济带”的发展目标。

2.零售业商业集群

零售业商业集群是指经营的目标对象主要是最终消费者的商业集群。该商业集群的主营业务是零售,单个消费者的购买量非常小,并且在该商业集群中,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它们不仅是消费者购物的天堂,还是人们进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并且还是外地人旅游的地方。如北京的王府井商业集群、广州的北京路街口商业集群、上海的南京路商业集群与广州天河购物中心等。

此外,商业集群还有批发与零售兼营式集群(如一些综合性市场)、加工与流通混合式集群(如前店后厂式集群、某些开发区集群)等形式。

(四)按商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划分

1.内生型商业集群

所谓内生型商业集群就是在古代商业街、商业中心等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商业集群形式。在我国,有一些商业街是经过很长的历史积累逐渐形成的,这些商业街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旺盛的人气和对商业企业的凝聚力以及吸引力,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商业集聚地,经过政府的规划改造,最终演变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商业集群。

2.外生型商业集群

所谓外生型商业集群是指以政府规划为主导形成的商业集群形式。这种商业集群多见于以批发业为主的商业集群和新城区建成的商业集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镇化也在加速推进。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居民生活的需要,政府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非常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规划了一些商业区,这些商业区逐渐发展为新城区的商业集群。如浙江柯桥作为绍兴县水乡、桥乡、酒乡和石文化的杰出代表,凭着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现已发展成为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中国轻纺城始建于1988年10月,其前身为绍兴轻纺市场,1992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首家冠名“中国”的专业市场。1999年被浙江省工商局命名为“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中国轻纺城市场区域面积220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5万间,经营户1.3万家,经营面料3万余种,日客流量10万人次以上,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常驻境外代表机构388家,常驻境外采购商3500余人,全球每年有1/4的化纤面料在此成交,全国近一半的纺织企业与之建立了产销关系。2006年,市场成交额高达500亿元,连续14年位居全国专业市场第二位。

此外,笔者认为,商业集群属于贸易业集群贸易业集群的概念出自国内学者武云亮,笔者认同这一提法,并认为像义乌专业市场那样的批发中心是典型的商业集群形式,笔者称之为“市场集群”。,还可以按其他方法分类,比如,以集群服务的对象分类,可以划分为以最终消费者为对象的集群(商业街集群、购物中心集群、专业化商城集群)和以上游产业与中间商为对象的集群(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交易市场)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集群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不同的类型,本研究基于分析的需要,特选出有代表性的商业集群类型——BCD的商业集群、商业街的商业集群、购物中心的商业集群、专业市场的商业集群及浙江义乌的城市市场集群等,通过对它们集聚、发育机理的分析,以期构建出商业集群运行机理的科学分析框架,进而丰富流通经济、产业经济等学科理论。这几种有代表性的商业集群类型情况对照如表3-1所示。

表3-1 各类商业集群情况汇总

本研究对商业集群的分析思路是由两个维度构成:一是根据城市中心商务区的演化历史,采取由远及近、层层分解的分析路径,即商业街的商业集群(一条商业街)、BCD的商业集群(至少由几条商业街组成)和城市郊外购物中心(一条商业街或城市郊外的某个大型购物中心);二是采取从城市中心商务区到整个城市的商业集群(专业市场的商业集群和浙江义乌的市场集群)的分析路径,例如,像浙江义乌那样的城市,是由小商品批发市场不断演化而来,最终形成目前整个城市是由无数的批发市场(或专业市场)构成的特殊商业集群(即市场集群)。

二 商业集群的演变过程

商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外在条件和内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商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商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我国的商业虽然形成于商朝初期,但商业真正繁荣并发展起来是在秦汉时期,并形成了长安、洛阳、邯郸、临淄以及成都等几大著名商业中心。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处于动荡期,商业凋零。直到隋唐时期,战乱结束,商业又逐渐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保持市坊制,市场在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时间交易,逐渐演变成固定的城市商业,出现了市肆和店铺,还出现了资本雄厚、经营大宗交易的中间商人组织——“邸店”。

两宋时期,纸币开始流通,促使城市商业地位得到不断的提高,商品种类增加,商业城镇开始兴起,突破了“日中而市”的古代市坊制度,消除了市场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具有了近代城市商业的特色。此后,我国封建社会历经各朝代,虽然随着政权的稳定而使得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商业从产生到具备近代城市商业特色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群,也不可能以集群的形式发展,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动荡不安,而且虽然已经出现了店铺经营,但是其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无法从量和质上达到集群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虽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集群,但商业集群的原始形态——商业街还是在各地城市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商业才真正受到重视,并逐渐地发展起来,但也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商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武云亮,2004)。

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阶段。在1978年以前,我国对经济的发展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手段。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商品不能按照市场的规则和要求自由流动,零售业态主要是以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供销社为主,商业企业不具有经营自主权,商品供给实行配给制,企业不是市场的主体,商业企业不可能以集群形式发展,更不可能形成商业集群。

第二阶段是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具体是指从改革开放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阶段,经济体制转轨初步完成,我国经济上采取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政策,企业具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商业开始繁荣并发展起来。商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充足的发展,随着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商业企业数量增加,并在地理位置上出现大规模的聚集,这一阶段可以视为商业集群形成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商业集群只是出现了量的积累,而没有达到质的飞跃。

第三阶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市场经济得到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商业集群出现质的飞跃,这是商业集群形成与完善的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品位也随之提高,迫使商业集群不断壮大、完善,商业集群的发展开始注重质的提高。这不仅表现在商业集群中商业企业数量上的增多,还表现在商业新业态的出现,商业集群内部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在这一阶段,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就业和商品流通,通过行政来规划、指导商业集群的发展。商业集群在这一阶段发展比较迅速,有许多商业集群完成了量的积累,开始注重商业集群质的提高。

因此,从商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业集群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形成的。首先是店铺形式的商业出现,接着是集市贸易的形成,随后形成了古代的商业街,商业街及集市贸易经过发展壮大之后逐渐演变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具有多种形式的商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