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图文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掌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生活的重任,党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5月解放海南岛,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完成了除台湾和一些岛屿以外的全国领土的解放和统一。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1950年开始,至1952年冬结束,党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这个时期,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使社会秩序出现前所未有的安定。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进行武装干涉,为了捍卫国家的独立,保证国内和平建设的顺利进行,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953年,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财政收支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1953年,党正式颁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月起,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快速发展,到1957年底,大多数经济指标超额完成,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我国的外交工作也有明显进展。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了由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参加的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1954年6月,周恩来同志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二十九国会议上,周恩来又以“求同存异”的原则,取得会议的成功。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