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种黄姜(就这样致富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黄姜的生物学基础

形态特征

(1)根:1~2年生根状茎,密布须状不定根,并着生许多细根,为吸收水肥的主要器官。初生根为白色,较粗短,逐渐伸长,成熟后为黄褐色,分布较浅,多在土层下的10~15厘米内。较老的根状茎上因不定根老化脱落而仅留有圆点痕迹。

(2)茎: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种。

1)地上茎:即黄姜藤子,细而硬,左旋,在分枝或叶柄基部,具有肉质短刺,在基部出现2~3个分枝,也有不分枝的。种子苗当年藤蔓较短,一般1米左右,根状茎上长出的藤蔓一般为3米以上,依立地条件和支撑物有无而异。

2)地下茎:地下具有横生发达的根状茎,长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约1.5~3厘米。新鲜时外表棕褐色,周围着生稀疏或密集的须状不定根,较老的根状茎上不定根常脱落,山区农民称之为“寡子”。根状茎具有株芽和根芽(俗称龙头),株芽发育成植株,根芽发育成地下根状茎,根状茎质脆易折断,断面呈灰白色或不同深浅的橘黄色,味苦。似生姜,故称黄姜。

(3)叶:叶为单叶,互生,叶片呈三角状心形,通常3裂,中央裂片先端渐尖,两侧裂片呈耳状,长5~11厘米,宽4~9厘米;叶片草质,两面无毛,干后上面黑褐色,下面灰褐色或带白粉,叶面上沿叶脉常有白色花斑,叶脉5~7条;叶柄着生在叶背面的下方。整叶形如盾状,故名盾叶薯蓣,有时可见叶腋内有株芽。

(4)花: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数同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或2~3个花序丛生于叶腋,有时花序延长或分枝,雄花无柄,2~3朵簇生,仅1~2朵发育,花被片6枚,开放时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花丝与花药几等长。雌花序常1~2个着生于叶腋,雌花有短柄,呈短棒形,花被6片,雌蕊1枚3心及3室,花期5~8月份。

(5)果实及种子:果具3翅,翅近半月形,长约2.5厘米,宽1.5厘米,顶端微凹,基部狭圆形;蒴果成熟后黑褐色,3室,每室种子2枚,着生于中轴的中部,表面常附有白色粉状物。种子扁圆形,直径4~5毫米,成熟时栗褐色,四周围以薄膜状翅,果期6~10月份。

物候期 不论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黄姜,一个生长发育周期可分为萌芽期、营养生长期、孕蕾开花期、果期、根状茎生长期、枯萎倒苗期和休眠期。其中根状茎生长期与营养生长期、孕蕾开花期、果期部分或全部重叠。

(1)萌芽期。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根状茎具有根芽和株芽,株芽发育为地上茎,一般分布在根状茎背脊两侧,根芽发育成新生根状茎,一般在根状茎的顶端。无根芽的根状茎不长须根,有根芽的根状茎才长须根。须根长10~35厘米,当地温10℃左右时,根状茎的根芽和株芽萌动且后者出土。

(2)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始于4月份,旺盛营养生长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一般黄姜植株生长高度在20~50厘米出现3~5片叶片时,地上茎开始卷缠向上生长。

(3)孕蕾开花期。当地上部分生长到20片叶片时,开始现蕾开花,每个开花的单株由基部叶腋的花序基部依次向顶开放,花序为无限花序,1个雄花序开花到花谢需2~9天。野生植株与人工栽培植株的开花数量不同,一般栽培植株开花比野生植株的多。

(4)果期。雄花在开花授粉后,子房即膨大发育成幼果,直到10月中旬全部果实发育完成。一般栽培植株结实率高于野生植株。

(5)根状茎生长期。在茎蔓生长现蕾开花时,根状茎开始膨大,根状茎7~10月份生长快,8~9月份增长最显著,至12月份生长逐渐停止,进入休眠期。幼嫩根状茎初呈乳白色,渐变棕色,后逐渐膨大成棒状,顶端有2~3叉分枝,部分成姜状,栽后第一年根状茎分枝数比野生的多1倍,第二年增多3倍,相应根状茎增粗了1.5倍,长度增加1倍左右。

(6)枯萎倒苗期。10月中下旬至12月,当温度低于15℃时,地上部分叶片逐渐变黄转黑、脱落,藤蔓枯死。

(7)休眠期。11月中旬开始进入休眠期,直至次年3月上旬,时间4个月左右。

影响黄姜产量和皂 元含量的主要因素

(1)影响黄姜产量的主要因素。黄姜产量,即经济学产量,指人们所收获的地下茎数量。地上部的物质供应,所处的土壤环境及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是影响其产量的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

1)种块大小。种块太小,则萌发力受影响,生活力弱,叶面积形成晚,故分蔸播种时,种块不宜太小,最低应保持20克以上。

2)营养的影响。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构成成分,缺少氮会影响细胞分裂;磷在营养生长和根状茎膨大初期有重要作用;钾对根状茎生长膨大和加速营养物质运转也有重要作用。各种必需的微量元素,也均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3)土壤条件。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和团粒结构、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地下水位等都是影响黄姜产量不可忽视的因子,这对于创造良好的膨大增粗条件,免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4)水分。黄姜含有70%~75%的水分,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土壤墒情不足会严重影响黄姜产量的形成。

5)根系。根系太弱会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因此,选种不宜选老根茎(根系老化脱落,吸收能力弱),栽培上应促进新生根的发生。

6)密度。密度过大,地上部郁闭度过大,地下部水肥气相互抑制,从而影响产量;密度过小,则土地利用率较低,产量也不高,不适应集约经营的需要。

(2)影响黄姜皂甙元含量的重要因子。国外学者研究证明,影响黄姜皂甙元含量的因子有三:一是营养;二是季节与年限;三是光照。根据已有的文献记载及笔者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影响皂甙元含量的因子多而复杂,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因素:

1)地区不同而含量不同。1957~1969年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秦巴山腹地和陕西安康、石泉一带黄姜皂甙元含量较高。

2)同一地区的植株间的含量差异很大,低含量有1%~2%,高含量有4%~16.15%。

3)根状茎皂甙元含量与水分含量成正比。

4)根状茎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皂甙元含量不同,以花期含量为最高。

5)根状茎皂甙元含量与光质光强有密切关系。有试验表明,在加有一层遮阳网的情况下,皂甙元含量会有较大的提高。

6)海拔及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皂甙元含量存在着相关性。

专家提示

所谓无性繁殖,是指利用植物的部分营养器官进行繁殖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由于这种繁殖不通过植物的雌雄有性生殖器官,故称之为无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