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调料正确吃法
调料种类颇多,主要有葱、姜、蒜、味精、醋、盐、酱油、料酒、花椒、大料、茴香、胡椒等等,品种不同,功效不同,吃法不同。
①葱的吃法
葱有小葱、大葱和洋葱等,葱的营养丰富,葱的挥发油所含的葱辣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伤风感冒有明显效果。春季常吃葱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消除胃肠积下的污垢浊气,提高食欲,健脾强身,还能降低血压、血脂、血糖,增强免疫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不明原因的水肿、心血管硬化、便秘、肥胖等。经常吃葱,可以御寒、补脑、防癌。烹调贝类虾蟹时,多放些大葱,可避免过敏反应,用三段葱白熬粥,可治风寒感冒,将切碎的洋葱放于枕边,可诱人入眠,把洋葱捣烂用纱布包好揉擦头皮,过24小时后用温水洗头,可消除头皮屑。洋葱还可预防钙质流失,女性30岁后,每天多吃一点洋葱,再喝一杯牛奶,就可以保护钙质不流失。葱还能保护视力,令人耳聪目明。
葱的吃法有多种,既可当调料,又可做菜吃。日本人用大葱泡酒吃,即把大葱切成小段,放于低度酒中,盖紧盖子放两周,当颜色变为淡绿即可,睡前喝一小杯酒,有助睡眠;将葱白、糯米、生姜丝、大蒜片各适量,放在锅里煮汤喝,可预防感冒;将小葱叶洗干净,切成小段,倒上一勺香油、一小勺酱油、一小勺蜂蜜和辣椒面,拌均匀后放置半小时后浇在豆腐或米饭上食用,既美味又营养。
初春的葱是一年中最富有营养,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在春天适当多吃些葱,能缓解春季多发病的病情。用葱烹调荤食,还能预防春季呼吸道感染。
洋葱生吃最有营养,每天就着饭吃上几片洋葱就不会辣;在肉汤快炖好时,把切好的洋葱圈放锅里滚一下,就关火。吃一口肉,就一块洋葱,喝一口汤这样吃能解腻;也可把洋葱切成丝,丝瓜切成条,放一些姜、蒜,入锅快火急炒,起锅时再稍放一点盐。这种丝瓜洋葱素菜,既营养,又美味。
②生姜吃法
古人有说:“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因为,早晨,人的胃中之气有待开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而生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冬天的早上,适当吃点姜,还可以驱散寒冷,预防感冒。晚上,人体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应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如萝卜等,更利于夜间休息。而生姜辛温发散会影响人夜间的正常休息,还易产生内热,日久会出现“上火”的症状。每天早上可含生姜,将生姜刮去皮,切成厚纸一样薄片,放在碗内,早上起床后,先饮一杯温开水,再用开水冲姜片进行消毒,含10~30分钟后慢慢咀嚼,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从口腔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然后咽下。中医认为,冬天阳气内敛,易生内热,萝卜辛甘凉,有行气作用,则冬吃萝卜能行气通便,祛除体内的郁热,预防上火;夏天阳气发越于外,人多喜食生冷,气候潮湿,中阳容易受损,生姜辛温,能温中阳,除湿,故宜吃姜。但生姜不可过量食用,以免伤阴助阳,而阴虚火旺之人更不宜多吃。
嫩姜辣味小,口感脆嫩,一般用来炒菜、腌制成糖姜等,比如生姜炒牛肉丝。而老姜味辛辣,一般用作调味品。如熬汤、炖肉时应用老姜。
吃生姜有以下禁忌:①不用去皮。将生姜炒菜或作调味品时,将鲜姜洗干净后即可切丝切片,以发挥姜的整体功效。②有些人不宜吃。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吃姜。③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也不能用治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而其他类型呕吐则不宜使用。④腐烂姜不能吃。腐烂的生姜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故烂姜不能吃。⑤生姜不宜多吃。夏天炎热,人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属热性食物,故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汤时放几片生姜即可。
③大蒜吃法
由于大蒜能预防癌症和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又能防止衰老,因此,大蒜可作为天然滋补品,健康卫生保健品。中医认为,大蒜具有解毒、健脾、杀虫的功效,可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积滞胀满,尤能消化肉食。将大蒜用醋浸二三年,每次吃数瓣,可用于心腹冷痛,虚汗泄痢,还可用于钩虫病、蛲虫病和阿米巴痢疾。常吃大蒜无论生熟都对身体有利,但不宜空腹吃,生吃不宜过多。美国的研究表明,每周食用1次以上大蒜的人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只有不吃的人的一半。我国的研究也表明,食用以大蒜为主的葱属蔬菜的人,其癌症发病率要比不吃的人低40%。大蒜有200种以上的成分,可以降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的血小板凝结、动脉硬化、增强免疫功能等。一般人都可以吃大蒜,但眼病、肝病患者以及正在服药的人应慎吃大蒜。
大蒜虽多用于调味品,但也可以作为菜肴。如拔丝大蒜:将大蒜剥去外壳,洗净沥干;鸡蛋、面粉放在容器中用水搅拌均匀成糊状,再放入大蒜搅拌;锅内倒入油,待油热后用手将几片蒜瓣裹在一起放入油锅中炸,待大蒜外皮炸至金黄色便捞起;在另一个热锅中放入醋、白糖,白糖化开后,将炸好的大蒜放入锅中翻炒,撒点芝麻即成拔丝大蒜。大蒜丸子:将青菜、蘑菇切好备用;大蒜剥皮洗净后用刀拍成蒜泥;虾肉切成虾泥,用盐、料酒腌好;将蒜泥和虾泥放在一起搅拌,不停地用手将蒜泥和虾泥摔打在容器里,以增加它的黏度;将锅中的油烧到60℃左右,用手抓起一把蒜虾泥,从拇指与食指中间的虎口挤出,放入锅中,待丸子熟后捞出;锅中放入高汤,将蘑菇、青菜、丸子放入锅中,加入少许盐,1分钟后即可出锅食用。
研究表明,大蒜中的蒜氨酸可以直接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心血管病患者在晚餐吃2~3瓣大蒜,坚持一段时间,能辅助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浓度,促使好胆固醇的浓度上升。
大蒜中的辣素遇热后会很快分解,其杀菌、抗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即降低。故最好捣碎生吃。若用大蒜调味应先将大蒜切碎,放置在10~15分钟后再下锅,可通过酶的作用释放出有效成分,能保持60%以上的药理作用,否则,可使大蒜失去90%的有效成分。
大蒜不宜空腹吃,否则会使胃酸增多,加上大蒜素的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易引起胃部不适。大蒜吃多了也会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会把肠内的有益菌杀死。
大蒜可装在网状袋子里,挂在通风处保存。也可把皮剥去,放入广口瓶内,用色拉油浸泡,放在阴凉处保存不长芽、可长期保存。一些过剩的大蒜可用酱油腌泡,腌时加点酒,味道更佳。
④味精吃法
味精到底应该怎么吃,如何科学食用味精,哪些人不可食用味精,哪些人应该少吃,都有所讲究。
(1)科学食用味精:要做到科学食用味精,在烹调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
②对于酸性强的菜肴,如糖醋、醋熘菜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强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③在含碱性原料的菜肴中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遇碱会产生氨水臭味。
④使用味精应掌握好用量,每道菜放味精应在0.5克以下。
⑤做菜时加味精,应在起锅时放,味精入锅时间不宜超过2分钟。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不仅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危害人体。
(2)味精不宜多吃: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要超过5克。在日常生活中,烧菜做汤要尽量少放味精或不放味精,这样既可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也有益于健康。因为当人体摄入味精过多时,谷氨酸钠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有的人还会焦躁、心慌意乱。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骨头酸痛、肌肉无力。
(3)儿童乳母禁用:当人食用味精较多时,会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会导致人体缺锌,而锌是婴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乳母应禁食味精。WHO(世界卫生组织)规定1岁以下的儿童食品禁用味精,我国则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食品不得添加味精。
(4)老人应该少吃:味精中含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所以,老年人和患高血压、水肿、肾病等疾病的患者应该少吃味精。有的味精掺了食盐、木薯或石膏,区别的方法是:取少许味精放在舌头上,未掺假的味精,舌头感到冰凉,味道鲜美,并带有鱼腥味;掺了食盐的味精,感到苦咸味,没有鱼腥味;掺了木薯或石膏的味精,难于溶化,有冷滑、黏糊之感。
⑤食盐吃法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钠占39%,氯化物占61%。人吃进食盐后会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应吃多少盐:多数人知道高盐饮食对健康不利。约有1/5的人对盐敏感,这些人吃盐多会发生高血压,如已患高血压则会使血压更高。吃得太咸,会损伤血管,使血管扩张能力受影响,进而心脏就会受伤,还使尿排钙增多,诱发骨质疏松等。因此,有些人就片面追求吃低盐饮食,认为吃盐越少越好,甚至不吃盐,其实这也是误区。因为过度限盐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由于钠摄入不足,会使细胞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内,产生程度不同的脑水肿,轻者出现嗜睡、乏力、神志恍惚等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如果长期限制盐的摄入,导致血清钠过低,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出现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眩晕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而发生“低钠综合征”。极度限盐能使体液容量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反而导致部分病人的血压升高。那么,人们应该吃多少盐为宜呢?一般认为,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可吃盐6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吃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高血压病人最好控制在每天3克左右。
(2)如何减少盐摄入:盐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但摄入过多危害极大,为减少食盐摄入量须做好以下几点:
①烹饪时后加盐、少放盐、不放盐,尤其要避免将餐桌上的盐加入食物中。
②尽量不去餐馆吃饭,如果到餐馆吃饭,可以请求在菜肴中少放盐。同时,不要点汤。
③用其他调味品弥补限盐后的口感需求,如醋、植物调味品等。
④洗净盐浸食品中的盐。
⑤少吃经多道加工的食物。
⑥少吃含盐量高的食物。常用食物含盐量如表1:
表1 常用食物含盐量(单位:毫克/100克)
(3)怎样巧放盐:在烹饪时做到巧放盐,可使菜更鲜。例如:在烹制将好时放盐。烹制爆肉片、回锅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时,在旺火、热锅油温高时将菜下锅,当菜炒透时适量放盐,炒出的菜肴嫩而不老,养分损失较小;烹调前先放盐。蒸制块肉,蒸前要放盐和调料,烹制鱼圆、肉圆等,先在肉茸中放入适量的盐和淀粉,搅拌均匀后再放水,使吃足水分,有些爆炒、炸的菜肴,在挂糊上浆前先往原料中加盐拌匀,可使糊浆与原料粘紧,不易分开;吃前才放盐。凉拌莴苣、黄瓜等凉拌菜,过早放盐,使汁液外溢,失去脆感,如在吃前片刻放盐,略加腌制沥干水分,放入调味品,吃起来脆爽可口;刚烹制时放盐。做红烧肉、红烧鱼时,肉经煸、鱼经煎后,即放盐和调味品,然后旺火烧开,小火煨炖;烹烂后放盐。肉汤、骨头汤、鱼汤、鸡汤、鸭汤等荤汤在熟烂后放盐调味,可使肉中蛋白质、脂肪等较多地溶在汤中,使汤更鲜美。炖豆腐时也应熟后放盐。
(4)适合吃什么盐:营养盐的种类颇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哪种盐吃。
①加锌盐。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和生长发育,儿童、孕妇、老年人和素食者选吃这种盐有些帮助。
②加钙盐。能预防缺钙所致的儿童佝偻病和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等。故儿童和中老年人易缺钙者可食用。但在食用加钙盐时,应同时多吃含磷丰富的蛋类、豆类等食物,并多晒太阳,以增加钙的吸收。
③加硒盐。具有抗氧化、延缓细胞老化的功能,可保护心血管和心肌,适合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④加铁盐。铁是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又最容易缺乏。加铁盐适合婴儿、妇女和中老年人等的补铁需要。
⑤核黄素盐。适合长期素食者,因为这类人可能缺乏维生素B2,需要适当补充。
⑥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但低钠盐钾含量高,患有肾脏病、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吃。
一般来说,老年人以吃低钠盐为主,可以适当换吃加钙盐和加硒盐;孕妇、产妇和儿童以加锌盐为主,并可以不定期吃些加钙盐、加硒盐;青少年以吃加钙盐为主,配合吃一些加锌盐、加硒盐;中老年人最好把几种盐交替着吃。不管吃哪种盐,一定要严格控制食用量。
(5)加碘盐如何吃:我国原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中,碘元素含量的平均水平应为20~30mg/Kg,新的标准,食盐加碘水平不再“一刀切”。各地选取食盐加碘标准,应该是根据环境中水碘的含量来确定,水碘高的地区不应该吃加碘盐。如果尿碘含量低于100微克/升,即处于碘缺乏中,应吃加碘盐。使用碘盐烹饪菜肴是补碘的最佳手段。碘盐应随吃随买,一旦拆封要用密闭的容器盛碘盐;炒菜加碘盐时要放在最后一道工序,即起锅盛菜前5秒钟内放碘盐;不要用油炒碘盐;腌制咸菜时用碘盐,不要淘洗碘盐,以防止碘的挥发和损耗。因动物油易使碘挥发,所以,应尽量使用植物油烹制食物;在正常情况下,人每千克体重需碘1微克,按我国碘盐的标准,成人每天摄入碘盐6~8克,即可获得120~150微克碘,完全可满足需要。要额外补充碘,不妨多吃些海带、紫菜、虾皮等。碘的摄入量不宜多,如果成人每天摄入量超过1000微克,会导致高碘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6)食盐的妙用:食盐不仅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还有不少的妙用。例如:把破鸡蛋放在盐水中煮,蛋白就不会外流;当蔬菜叶子上残留一些小腻虫,把菜先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下再洗,就容易洗干净;杀鸭时,在烫鸭毛的热水中加一匙盐,可防止烫破鸭皮;凡苦瓜、萝卜等带有苦味和涩味的蔬菜,切好后加少量盐浸一下,滤去汁再烧,可减少苦涩味;新鲜鱼放在盐水里洗一洗,可除去泥腥味;煎鱼前或炸炒其他食物时,先在锅里放点盐,可使油不溅到锅外;做馒头时放点盐,蒸出来的馒头松软蜂窝多;要使食醋久藏不起膜,可在醋中放点盐;茄片用盐腌10分钟后再炒,既省油又好吃;在大半锅水中加半勺盐焯菜能保存营养。
⑥食醋吃法
俗话说:“烹炒煎炸盐为主,五味调和醋为先。”可见,醋是常用的调味品。但喝醋应有所讲究。
(1)食醋作用:食醋具有调味、保健、医疗和美容等多方面的作用。
食醋主要起增加酸味、香味、鲜味及解腻、去腥除异味等调味作用。肉类和动物类食品再次加热时,加点醋,既可以提高其营养,又有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食醋有开胃、增进食欲、消食化积等作用。能够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吸收,还能防止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增强肝功能和肾功能等。
中医认为,吃醋可以缓解蛔虫病带来的胃肠绞痛、醒酒,在室内热醋熏蒸,对感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发高烧时用经过稀释的醋浸泡的毛巾敷在皮肤上可以降低体温,睡眠不好,喝点醋可稳定情绪,改善睡眠……
酿造醋中含有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类化合物等,对人的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促使血管扩张,使皮肤丰润饱满,并能杀死皮肤上的一些细菌,故喝醋可起美容作用。有人说,早上喝两杯醋水(即醋用温开水稀释后再喝,即两杯温开水各加一勺醋)可以清洁肠胃,补充夜间肌肤丢失的水分。
晚上喝两杯醋水,能保证夜间体内血液不会因缺水而过于黏稠,避免脸上色素沉积,从而使肌肤光滑。
(2)醋泡食物:醋既是调味品,又具有防病保健功效。例如:将花生米浸泡于食醋中,24小时后食用,每次吃10~15粒,每天2次。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堆积,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将玉米500克煮熟滤干,倒入1000毫升食醋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晾干,每天早晚各嚼服20~30粒醋泡玉米,可辅助降血压;将黄豆炒熟后放瓷瓶中,以黄豆、食醋1∶2比例,倒入食醋浸泡,严密封口后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浸7天后食用,每次空腹嚼服15~20粒,每天3次,能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将大蒜适量去皮,放入水中浸泡一夜后滤干,再倒入食醋,浸泡50天后食用,每天吃2~3瓣醋泡大蒜,并少量饮用稀释3倍的醋浸汁液,可解热散寒,预防感冒;将海带适量切成细丝,蒸熟后按海带与食醋1∶3的比例,倒入食醋浸泡,放冰箱冷藏10天后食用,可强健骨骼、牙齿,能预防软骨病,改善高血压症状;将甜杏仁500克打碎,放入食醋1000毫升,浸泡1周后食用,每次取10~20毫升醋汁,加等量的温开水饮用,每天1次,尤其适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所致的咳嗽、气喘等症;将冰糖适量捣碎后浸泡于食醋中,两天后待冰糖溶化即可食用,咳嗽痰多者可在早饭前、晚饭后各饮用10~20毫升,等等。
(3)不同醋不同吃法:在做菜时,应根据菜的颜色、口味、营养,将不同的醋搭配不同的菜。
①香醋。它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采用独特的工艺酿制而成。香醋有走腥、提鲜、抑菌等作用。多用于菜的颜色较浅、酸味不太突出的菜肴中,如凉拌菜、糟溜鱼片和蘸汁吃海鲜等。
②熏醋。在烹调海鲜或蘸汁吃螃蟹、虾等时,放点香醋、熏醋可以去腥、提鲜、抑菌等作用。
③陈醋。陈醋在酿时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发酵过程,其中少量酒精与有机酸会形成芳香物质,因此香味浓郁,味道更重,常用于需要突出酸味而颜色较深的菜肴中,如酸菜汤、醋烧鲶鱼,在吃饺子、包子等时以解腻爽口等。陈醋还可防便秘,如长年便秘的人,尤其是老年人的便秘。在每天早晨空腹饮一汤匙陈醋,越陈年的效果越好,紧跟着喝一杯常温开水。为好喝,没有糖尿病的人可在陈醋中兑一半蜂蜜,当排便正常醋量可以减少,但不要少于半勺匙。除了早晨空腹服醋外,便秘者也可以在每餐汤菜中放一汤匙陈醋,亦能解除便秘,但有胃溃疡和胃酸过多者,不宜常喝陈醋防便秘。
④米醋。米醋是以优质大米为原料酿制而成,除有特殊清香外,在发酵中产生的糖使米醋有淡甜味,在烹调排骨汤时,加入少量米醋或熏醋,有助于骨头里的钙质释出,使食物中的钙质更容易吸收。醋液呈透明的红色,常与白糖、白醋、盐等调成甜酸盐水,用制泡菜,如酸辣黄瓜等。用于热菜调味时,可和野山椒辣酱等调成酸辣汁,用于烹制酸汤鱼等菜肴。
⑤水果醋。水果醋有苹果醋、葡萄醋、梨醋等,多以部分水果为原料酿制而成,口感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4)哪些食物应放醋:下列的一些食物应该放醋。
①脆爽的蔬菜。在炒土豆丝、豆芽、藕片时,放点醋,可使菜肴脆嫩爽口。但炒油菜、小白菜等绿色蔬菜时不要放醋。
②紫红色蔬菜。在凉拌心里美萝卜、炒紫甘蓝时放点醋可使菜肴的颜色更加红亮鲜艳。因为这些紫红色蔬菜中富含的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可呈漂亮的红色。
③含钙多的荤菜。动物骨富含钙,但在煮、炖时不易释出。因此,在熬小鱼、炖排骨汤时加点醋,能促使骨头中的钙质溶解出来,利于人体吸收。
④胶原蛋白多的食品。动物的蹄、爪、皮等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但胶原蛋白需要长时间的熬、炖才能溶出,因此,在煮时加点醋就能促使胶原蛋白分解出来。
⑤吃海鲜要蘸醋。在吃水产品时蘸醋,既可以祛腥提鲜,又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如凉拌海蜇时,先将海蜇放在淡水里泡两天;在吃前切好再用醋浸泡5分钟以上,以全面杀死附在海蜇上的溶血性弧菌,再加入调料,拌匀,就可以食用了。
(5)食醋的禁忌:吃醋也有禁忌,有些人就不宜吃醋。例如:在服用“解表发汗”的中药时不宜吃醋。因为醋有收敛作用,会促进人体汗孔的收缩,破坏中药中的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干扰中药的发汗解表作用,所以,服用复方银翘片等解表发汗中药不要喝醋;由于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在肾脏形成结晶,损害肾小管,因此服用磺胺类药时不宜吃醋;正在服碳酸氢钠、氧化镁、胃舒平等碱性药物时,不宜吃醋,以免醋酸中和碱性药物,使其失效;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时,也不宜吃醋,因为这些抗菌药在酸性环境中作用会降低,影响药效;由于醋会腐蚀胃肠膜加重溃疡病,也会使胃酸增多,因此胃溃疡和胃酸过多患者不宜吃醋;低血压患者吃醋会导致血压降低而出现头痛头昏、全身疲软等。吃醋还会出现过敏发生皮疹瘙痒、水肿,哮喘等,所以,低血压及对醋过敏者忌吃醋;醋能软化骨骼和脱钙,破坏钙在人体内的动态平衡,促使和加重骨质疏松症,使受伤肢体酸软、疼痛加剧,骨折不宜愈合,故在骨折治疗和康复期间不宜吃醋。
由冰醋酸勾兑的醋,颜色清凉,没有微沉淀物。而由淀粉、糖类发酵制成的酿造醋,营养丰富,常有微沉淀物,所以,有微沉淀物是质量好的酿造醋。如果醋放置时间过长,出现浑浊或生霉等,已经变质不能吃,以免影响人体健康。
⑦酱油的吃法
酱油是以豆饼、麸皮、黄豆等为原料,经过发酵消毒等步骤制成的一种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调味品。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从理论上讲,酱油可以直接食用,即生吃。但因酱油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若卫生条件不好,而被病菌污染,如果不经加热消毒就直接食用,则有可能致病。因此,人们在吃面条、水饺、豆腐和凉拌菜时,若要加酱油,应尽量熟吃,不生吃,以保证食用安全。
人们炒蔬菜时,一般不放酱油,以保持食材原味。如果偏爱酱油香味,也可放点酱油,但量一定要少。每次不超过半勺,只放生抽,不放老抽。如果放了生抽酱油,就不要再放盐和味精了。在一般情况下,炒蔬菜时一定要先关火,再加入酱油。以免破坏营养成分,失去鲜味。不过炒肉、炖肉时可以先放酱油,才能起到入味上色的作用。
一般来说,老抽颜色重,上色力强,炖菜、红烧常用老抽酱油;生抽颜色略轻,上色力弱,炒菜或蘸食宜用生抽酱油。
买酱油应买纯酿造酱油,不要购由化学水解工艺或用盐、色素等勾兑的酱油。化学水解制作的酱油营养价值低,可能含有毒性物质“氯丙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应与控盐一样控制酱油,以防钠摄入过量。因为酱油中含有嘌呤,所以痛风病人最好少吃酱油。
黄酱是由黄豆炒熟磨碎后发酵制成,可用于烹制各种菜肴,但含盐量太高,故专家建议将黄酱与甜面酱1∶1混合后吃,既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更高,又会使盐分少一点。
豆瓣酱是将蚕豆用开水泡涨后剥去皮,放锅中煮烂、发酵,加入辣椒、香料等置坛中制成,主要用于炒菜、煲汤时调味,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的功效。
面酱是将面粉先蒸成馒头,弄成碎块加温发酵后晒干,再放入缸中晒制而成。面酱含有蔗糖的甜味和香油的香味,适合生吃。如小葱蘸酱、凉拌菜、烤鸭拌酱吃。
⑧其他调料吃法
除了上述调料外,还有花椒、大料、桂皮、丁香、咖喱、茴香等等调料。
花椒是烧肉的调料之一。而花椒油则是炝凉拌菜必不可少的调味油。花椒油烧的时候香味最浓,凉了后味道会减半。花椒油的制法是:将油300克在锅中加热,把选好的四川花椒30克,放入油中,用勺子不停地搅,随着油温升高,会闻到花椒的香味,这时改小火慢慢地把花椒香味熬出来,当看到花椒由浅红快要变黑时,就可以关火,把花椒捞出来扔掉。
炒菜时,先用大料炝锅会带出非常特别的香味。炒青菜时用大料,能让清淡无味的蔬菜透出让人食欲大增的肉香。用大料炒青菜,同用花椒的方法一样:先把锅加热,倒入油,放入大料待加热到香味四溢时,加入蔬菜翻炒,最后加入适量的盐即可。用大料炝锅,既更香,又易挑出。每次放大料不宜过多,一般一份炒菜放1瓣,炖菜也不要超过3瓣。
桂皮常用于烹调腥味较重的肉类,也是五香粉的主要成分。桂皮分为桶桂和肉桂。桶桂为嫩桂树的皮,质细、甜香,呈黄色,质量好,可切碎炒菜或烧肉;肉桂味厚,适宜炖肉。用桂皮烹饪可祛腥、提香、解腻。如卤蛋、卤鸭、酱牛肉和红烧等都加入桂皮。桂皮辛甘大热,便秘、痔疮患者和孕妇不宜食用。
在烧煮羊肉时,将丁香、砂仁、豆蔻、紫苏等碾碎用纱布包好与羊肉同煮,既可祛除羊肉膻味,又可使羊肉具有独特的风味。
咖喱又称姜黄粉,是一种调味品。有研究表明,每天4次,每次服1粒1克姜黄素胶囊从搭桥手术前3天开始服,一直持续到手术后5天,有助于降低搭桥手术后心脏病发作风险(约降低65%)。但容易导致胃酸倒流,如果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者,应该避免吃咖喱。
茴香是炖鱼、烤肉、去腥臭的调味品,它的茎叶也有很多功效。因茴香具有特殊的香气,是搭配肉食和油脂的绝佳蔬菜,用它做馅,能增强人的肠胃抗力,因为茴香镁、锌含量很丰富,所以吃前应先用沸水焯一下,以去除涩味。茴香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钙、铁等,有温肝肾、暖胃、散寒止痛等作用。它还能刺激肠胃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有健胃、行气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寒的人食用。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芥末不仅可增添菜肴的风味,还有食疗作用,如有杀菌作用,具有美容功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血小板凝集以及防止细菌附着在牙齿上,能够有效地防止蛀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