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爱国奉献:人民科学家的崇高风范
钱学森(1911—2009年),出生于杭州。1934年,他从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35年赴美留学,师从著名的美国空气动力学专家西奥多·冯·卡门教授。1939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后留美从事火箭研究。1947年年初,年仅36岁的他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成为世界知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成员、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他在美国学习、工作近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决心回国。此时,美国已经掀起了反共排外的麦卡锡主义,钱学森被指控为中国的间谍,同时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1950年,钱学森将行李以及800公斤重的书籍、笔记本装上即将开往香港的海轮,随即准备全家乘坐飞机回国。海关没收了他的行李,硬说里面有机密材料;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后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钱学森,把他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达15天,对他进行残酷的折磨。后他虽然获保释,但每个月必须到移民局去登记,行动也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被软禁长达5年之久。在软禁期间,他撰写了《工程控制论》一书。
1955年8月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五次中美大使级会谈上,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铁证,要求美国方面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回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1955年10月初钱学森回到中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调整学科方向,将科学研究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并在全国办了很多力学班,培养了很多力学人才。1956年10月,由钱学森任院长的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起步。1964年6月,我国第一颗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9月,又成功爆响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10月,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有了核武器。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钱学森“不爱钱”,几次将国家奖励的巨额款项捐献出去。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人代他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而作为可以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的他,却几十年如一日住在破旧的楼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一件黄军装和一件黄大衣穿了一辈子,一个提包用了50多年……钱老也不热衷于“名誉”“地位”和“待遇”,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钱学森获得过很多荣誉,如“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但在他眼里,这些成绩绝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我只是沧海一粟”。
资料来源
涂元季,莹莹.钱学森故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逝世[EB/OL].(2009-11-06)[2015-10-28].http://news.qq.com/zt/2009/qianxs/.
张劲夫.爱国爱党的科学家钱学森[J].学习月刊,2007(17).
涂元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钱学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案例点评
一大批航天科研工作者为共和国在今天能够站在航天大国的位置,奉献了全部的才华、青春,甚至生命,尤其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海归学子汇聚起强大的科技力量,为捍卫和建设新中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已是世界上力学、空气动力学、导弹方面的权威科学家,还创立了工程控制论学科。美国海军部次长金贝尔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然而,他冲破重重阻挠,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来报效祖国。回国后,他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为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工作了半个世纪,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钱学森不喜欢别人用“中国导弹之父”来形容他,认为航天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千千万万人的共同努力,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
钱学森身上最光辉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是为国奉献的精神。钱学森的爱国是不讲条件的!对一个人而言,只有对祖国满腔热血热爱,在认定正确的方向之后不断地付出和奉献,才是最崇高的爱国。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人正确的行为,之所以值得人们尊重和赞扬,是因为他的行为是自觉自愿的,他出于选择而行动,他做出这些行动后不改变初衷。除此以外,他还能够在他的行为中感受到快乐。虽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些抽象,但是我们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功勋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的爱国情结就是对国家富强自觉自愿的、持之以恒的追求,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的伟大与高尚!
执笔人:浙江师范大学 陈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