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美丽的青春记忆
大学校园生活,无疑是人生最美丽的青春记忆。
若将人生这一段青春记忆衍化成文艺作品,比如小说或影视剧,往往会在社会上引发强烈的共鸣,《女大学生宿舍》和《十六岁的花季》便是明证。
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上升至精神层面的情感宣泄,总是要传递一种精神的。
一部文艺作品究竟应该传递什么样的精神——换成另一个词就是——价值观。
纵观中外文学史,但凡优秀的、留得下来的作品,无不带着精神的胎记和时代的烙印;它们有着共同的特质和品格,亦正是文艺的核心意义和终极指向,那就是——爱。
文学,只有上升到爱的高度,才有温度、深度和力度;文学,也只有上升到爱的高度,才有重量、力量和能量。
令我们眼前一亮的是,女大学生鲁姜楠的长篇小说《青春在上》,正是一部充满爱和正能量的作品:高考中榜,父母车祸双亡,客家小伙儿王哲只能带着妹妹和年迈的阿婆(奶奶),一边打工一边求学,被同学们戏称为“饼哥”。开学第一天,“饼哥”王哲巧遇冤家鲁小胖,小胖像根肉刺儿一样,深深扎进了他的生活和生命。两人恩恩怨怨,情感纠葛,加上凭空冒出来的“私生女”,把两个宿舍的男生、女生全卷了进来——爱和误会一起成长,梦想与青春一道飞扬……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然而作者鲁姜楠(即小说中的小胖)、以大学同学为原型塑造的几个人物同时登场,抒写当代大学生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弘扬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产生了奇特的艺术效果——既展现了非虚构文学饱满而鲜活的校园场景,又透射出了小说应该有的飘逸与灵动的时代气韵。
小说以三明学院作为故事发生地展开,以福建的美丽山川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背景,用心描摹了三明市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靓丽风光和人文风尚。同时,作者的笔触别有深意地追踪闽西北民俗民风,尤其对客家耕读传家的祖训文化进行了弥足珍贵的展示与挖掘——
“要以崇敬怀先辈,应以道义教子孙”——坚韧隐忍、一生勤勉的阿婆,用客家人代代传承的伦理勉励王哲向善向上、知足感恩、求学报国;“为富不仁,钱财万贯成粪土;贫居有志,扁担一支挑乾坤”——被苦难重重包围的“饼哥”王哲,牢记阿婆临终家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边艰辛打工一边刻苦攻读,成了同学们的精神典范;“胸襟如围屋浑厚,做事像山歌爽朗”——见贤思齐,王哲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鲁小胖、贾朝阳、辣辣、色长、覃虎、刘伟平等身边同学,大家都在一点点、一天天改变自新——“尊老爱幼,乐于小事做起;扶危助困,哪怕细处担当”……
优秀文化是种子,是良药;优秀文学作品总透着人世间薪火相传的善良。
小说将开明、开放的新时期现代化教育理念和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有机结合,如实反映了经济大潮对世风人心的震荡和冲击,同时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在这股震荡和冲击中的思考和坚守,成长和成才。
小说反映了年轻一代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爱家乡爱人民,爱学习爱钻研,勇于承担,乐于奉献,博爱互助,携手奋斗,用火热青春同心打造中国梦的美好情操和远大抱负,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社会变迁。
《青春在上》是写作难度较大的对话体长篇小说,人物设计鲜明,故事曲折丰盈;小说叙述和描述交织,语言生动诙谐,富有极强的画面感;没有陈词滥调,不匠气不陈腐,具有浓郁的青春气息,魅力四射——
“小路两旁的洋紫荆茂盛极了,树冠亲吻树冠,树干却保持着美好的距离,太阳来的时候,树叶们把阳光打碎成金粉,零零碎碎地洒在地上,仿佛时间不曾来过。”
“街道霓虹闪烁,灯红酒绿,黝黑的叶子临风飒飒,打碎了沙溪河畔的月光。”
“月落日出,朝霞染红了天,三明学院像是被包裹在橙红色糖纸里。”……
——这样的文字都是属于诗性的。
“那真正分开我们的力量,其实不是别的,是成长。想一想,这多么残忍,却又无人幸免。”
“什么叫成长?就是伤口和绷带相互安慰。”……
——这样充满灵性和哲理的语言多么让人惊喜!
“我也是!特怕小孩哭,那噪声比指甲盖抠黑板还让我难受!”
辣辣走过来,拿起鲁小胖的检讨书开始念:“‘后来我转学去燕郊上四年级,转学那天我记忆特别深刻,这辈子都不会忘!当时因为学生已经特别多,每个班都五六十个了,那个副校长就跟我爸说:你孩子来了我给你往哪儿放?!啊?挂墙上?!’哈哈哈!你们老师可真逗啊!你这条件哪儿挂得住啊?!”
辣辣翻了一页纸,继续念:“‘六年级时,我不懂事,上数学课还顶撞老师。当时数学老师给我们讲1千克=1000克,我觉得听起来都是一千克等于一千克,我就说了一句——这不废话嘛……这句废话,伤了数学老师的心,因此罚我一个星期都是站着听课,现在想想……’哎呀我不行了……我念不下去了!”……
——这样的故事带着浓烈的、原生态的、滚烫的生活温度,显然不是闭门造车的写作者能够编撰出来的。
小胖站在演讲台上,美丽端庄,不用辣辣特意为她造型,她已自然地成熟了。
“大学四年,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经历了磨炼,也获得了成长。今天,此时此刻,在这个隆重的毕业典礼上,我又在默默思考——我思考的已不再是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而是青春从哪里来,青春到何处去。是的,我想好了——我用宝贵的四年时间,学会了一个字,一个简单又不简单的字,这个字就是——爱。我终于明白:要像爱祖国那样,去用心用意地爱一个人;又要像用心用意爱一个人那样,去爱祖国,爱我们的生命和青春!今天,当我终于能够坦然说再见的时候,我却真的不忍心去说:再见,我的大学……就让我们怀着热爱和留恋,来告别昨天;就让我们带着憧憬和爱,去拥抱未来!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以我为荣!我们走到哪里,青春就到哪里;青春走到哪里,爱,就传播到哪里!青春在上!让我们一起大声对母校说、对青春说——我爱你!”……
青春文学,唯其青春而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杨沫的《青春之歌》铺陈动荡岁月青年知识分子关于革命与前途的深沉思考;王蒙的《青春万岁》探寻共和国初创时期火红燃烧的激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宏大叙事,堪称中国青春文学的两个典范,两座丰碑。时隔大半个世纪之后,读到90后在校大学生鲁姜楠的《青春在上》,正是应了“后生可畏”这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青春作家正在崛起,上一辈老作家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传承、发扬与光大,同时又展现出信息时代青年人的新特质——更多地自我,更多地追求,更多地敏锐,更多地创造,更多地个性——传承与开拓,奋进与创新,中国文学后继有人!
世界永远需要爱,需要真善美,需要正能量——这也正是文学彰显的高贵和作家应有的担当与永恒的追求。
是为序!

丙申岁仲夏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