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社会可持续性的地区比较

基于上述指标框架,我们可以对于不同地区的社会可持续性进行测量。在“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调查(2015)”中,共涉及59个初级抽样单元(县级市或市辖区)。我们计算了每一个县级市或市辖区的上述八项指标,然后对这八项指标的标准化得分进行加总平均,由此得到了每一个县级市或市辖区的地区社会可持续性指数。

(一) 地区社会可持续性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探讨社会可持续性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进一步从各地统计年鉴、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搜索了2013年各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其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部分市辖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无法确定,我们用其所在地级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进行近似估计。最终我们找到了调查所涉及的55个县级市或市辖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资源,另有4个市辖区的资源缺失。各地区社会可持续性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如图2—3所示。

图2-3 地区社会可持续性与经济发展水平 (r=0.39)(元)

大致而言,社会可持续性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r=0.39)。图中散点图中的左下角显示了那些社会可持续性低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的地区;而右上角显示了社会可持续性高、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的地区。多数地区都沿着图中自左下角向右上角延伸的直线分布。这说明了社会可持续性是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又不是完全线性的,还有少数地区位于图中的左上角和右下角,这些特殊的地区值得注意。在左上角的那些地区,虽然有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其社会可持续性并不太高。另外有一些地区位于右下角,它们有着较高的社会可持续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这表明社会可持续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两者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仍然各自有着独立的内涵。要更为深刻地理解两者的关系,不仅需要上述静态的测量,更需要有着动态的观察和分析。

(二) 地区社会可持续性与政府信任度

地区社会可持续性指数与政府信任度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此只采用一个简单的题项来测量政府信任度:该地区中赞同“政府处理事情是公道的”的被访者比例。从图2—4中可以看出,那些社会可持续性指数较低的地区,政府信任度也相对较低;而社会可持续性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更多的被访者赞同“政府处理事情是公道的”。两者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5,超过了地区社会可持续性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系数。

图2-4 地区社会可持续性与政府信任水平 (r=0.75)(%)

为什么社会可持续性与政府信任水平之间具有如此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原因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政府的成功运转必须在社会信任与社会合作的基础之上。帕特南就发现“政府绩效”和“公共精神”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公共精神强的地区,其政府绩效也更高。此外,政府信任甚至被认为是社会信任在政治领域中的一个投射。另一方面,良好的政府工作也同样可能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从而增强发展进程的社会可持续性。因此,社会可持续性与政府信任水平之间存在上述双向的因果关系,既可能出现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也可能出现彼此侵蚀的恶性循环。两者之间的密切相关关系,也再次说明了社会可持续性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

(三) 地区社会可持续性与社会发展水平满意度

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被访者对于当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满意度。图2—5显示,社会可持续性与社会发展水平满意度之间同样有着明显的线性关系:社会可持续性高的地区,对社会发展水平的满意度也高;社会可持续性低的地区,对社会发展水平的满意度也相对更低。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9。这再次证明了社会可持续性在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它与发展水平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甚至可能会超过人均收入之类的传统指标。

图2-5 地区社会可持续性与社会发展水平满意度 (r=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