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1876-189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本书?

摄影术的发明和应用几乎与我们近代打开国门的时间相同。这个让西方遐想的神秘国度吸引了许多知名的摄影师——从战地纪实记者到社会学家、传教士、旅行者,等等。有一些名字如费利斯·比托、约翰·汤姆森、甘博、小川一真、赫达·莫里逊……被大家熟知,但还有大量普通的西方旅行者特别是一些驻华工作者,如格雷戈里、杜德维、菲尔曼·拉里贝,他们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充裕的时间去行游中国,他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一百多年前中国的风土人貌。但他们毕竟不是职业的摄影师,许多照片没有刻意瞄准时事,也没有试图渲染成媒体想要的氛围,甚至没有做任何的照片笔记。

百年之后,我们再看这些老照片,从面对镜头面色忐忑不安的清末到充满期待与欣喜的民国,从萧条泥泞的街道到布满西洋招牌的马路,从金钱鼠尾到剪发易服……我们还能看到百年前京城的宫阙市景、江南的商船漕运、山间的僧道寺观、田间的农人劳工……

简单的文字记录让这些照片像电影画面一样从我们眼前演过——微笑有了温度、街道熙熙攘攘、寺庙有了香火气息、服饰也变得鲜艳……通过这些照片之间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我们或许可以还原百年前的一些生活片段。

感谢影像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让这些老照片历经百年后再次呈现,让今天的我们能透过胶片感受近代中国的变迁,但由于那个时代的影像技术还未普及,社会跌宕起伏、战火不断、文化变革……所能保留下来的影像资料少之又少,致使我们不能完全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这些影像记录算作一个基础的铺垫,我们希望更多的读者也参与到老照片的解读和分享,让今天的人们对那个时代有一个更加清晰、丰满、鲜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