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心灵之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icon1

人去人格在

——在恩师李何林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各位前辈,何林师的各位家属,各位朋友:

何林师一生从事革命、教育和研究等工作,贯穿于先生生命与心灵深处的是他永远的给予,而从不要求回报。因为先生总是按照自己的良知行事,所以他没想到过谁会回报他。但是,在今天,在今天这个纪念他的百年诞辰的追思会上,先生却得到了真诚的回报:您的挚友,您的孩子,您的学生,以及受过您恩泽的朋友都来了,即使没能来的人,他们心中都有您,谁都没有从深邃的情感上抹去对您的爱,这是一种永恒的尊敬和爱。您从不要求回报,但您又真的获得了一种最刻骨铭心的回报。因为我们心中都保留着您对我们那无私的爱!事实是,我们都在您的良知的感召下,在您反复叮嘱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前行。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把何林师冠以过“伟大”的称号,尽管也许何林师的在天之灵就不喜欢给予他任何称号。但是,如果说到人格精神,我却认为何林师具有被冠以“伟大”二字的资格,因为思想与知识都构筑于人格。人格具有凝聚力,没有人格的思想和知识只能是一堆散乱无用的废料,所以我们才把文化和文化人之魂看作是人格,是人的人格精神。

说到人格精神、人格魅力,也许人们会觉得过分宽泛,但我们却可以从人格精神的表征之一的胸怀、襟抱来看何林师的伟大人格。

先生的胸怀真如大海一样包容得下一切。大至于从年轻时就能以天下为己任,有兼济天下之志,而决不甘心独善其身,无论“穷”“达”皆是如此;略小一些事,是他在学术圈子里、在同行专家中,他不仅没有丝毫文人相轻的痼疾,而且是十分尊重同行的一切知识和学术创获,并引领他的学生尊重他的同行专家。比如,1951年,先生在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课,给我们一、二年级讲《中国新文学史》。在一个学期结束时,他郑重地宣布:“下学期的新文学史课,我请王瑶先生来讲,因为王瑶先生对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后的文艺运动、文艺思潮和作家作品比我熟悉,比我有研究,所以请他来讲,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几句话让我们这些学生非常感动,至今还在心头感受着先生的谦虚精神。至于发生在我和先生之间的事,就更使我一生难以忘怀:1954年我刚刚毕业留系工作,就碰上了全国性的批判胡适思想的运动。何林师以一贯的秉持公心的态度去评价胡适,而我却不知天高地厚,抓住先生的只言语片大做文章。先生凭着的是他的实事求是之心,我则依赖着少年气盛,两个人都争得面红耳赤,弄得在座的老师都很紧张。事有凑巧,当晚我因急性扁桃体炎而发起了高烧,第二天的会我未能参加。黄昏时分,何林师竟推门而入,从兜中拿出体温表为我试了体温,并嘱我好好休息两天。由衷的愧悔使我爬起来给先生写了一封信,检讨了自己不应自以为是,在会上大吵大闹,惹先生生气,并表示愿意在一定场合向先生公开道歉。信转到先生处后,我很快从二先生处收到先生的一纸手书,信上说他根本没有为会上的争论而生气,争论是正常的事,无需向他道歉。信中最后一句使我内心产生强烈的震动:“我从你身上看到了我年轻时的影子!”这是我亲身第一次感受到先生的博大、磊落的胸怀,也正是从这件事开始我才在以后的教学岁月中逐渐学会怎样对待我的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和广阔的胸怀!

何林师的磊落、博大的胸襟,更表现在对于那些反对过他、残酷地整过他的人。先生对于这些人的态度,一是以自己的良知直面这些人的心灵深处,让他们了解真相,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二是不咎既往,而且在以后相处过程中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待之。现在想来,如果不是一位秉社会良知、灵台澄明的大勇者,是无法达到这种人生境界的。事实上,1960年受到的不公平的批判和“文革”中所受到的非人待遇,先生仍然像竹树一样,老而弥坚,不畏冰霜酷烈,兀傲凌空。

我想,缅怀先贤的人格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学习,要继承,要发扬,而且更要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

今天想来,何林师的风骨和气节,应该是他始终坚守的知识分子立场。知识分子立场是一种独立的立场,因为他们自有安身立命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正在于他对社会的关怀,对文化的关怀,对知识的关怀。而所有这些人文关怀都要立足于知识分子的立场。因为离开了知识分子的独立的立场就会像奥威尔所说的“对知识的尊严直接的、有意识的打击就来自知识分子”,这正是知识分子离开了自己的立场而显示出他卑贱性的一面。而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要求于知识分子的恰恰是他那句名言:“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所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思想,介入现实的双重使命是不应忘怀的。学术见地、文化焦虑和现实关怀应该是知识分子的做人之本,对此我们不能不有所认识。

然而,专制主义,特别是文化专制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不把人当作人,其中对于知识分子更加惨烈。马克思早在1843年5月就对专制主义做过深刻的剖析。他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面对文化专制主义的“使人不成其为人”,何林师的态度从来是昂首挺胸,他一直没有被“改造”成为会听话的驯服工具,他敢言、直言,凡事都有独立见解,并且以说真话见称于时,而且老而弥坚,他不愧为中华民族也是知识分子中的脊梁。先生以一生之魂魄精血系于斯的中国的民族文化,自有其独特的大意义在。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现今的知识界中确有一些人风骨、操守、气节全失。这种现象曾引发了我极大的感慨,我曾借七八级同学二十年后返校聚会的机会,在大会上引了顾炎武的一句话:“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那么,在今天,如果知识分子无耻,同样可以称之为“国耻”。其实很多年前一位从事记者工作的女士就说,在中国,人民的不成熟是因为知识分子的不成熟。而我说,现在学界、商界、官场的腐败,其实都有知识分子一份,在知识界真的有不算小数目的害群之马。今天,在我们纪念、缅怀何林师的庄严时刻,我想,在面对何林师一代人的那种以其风骨和节操所开启的清正之气,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继承和弘扬吗?

何林师的人格精神之所以不朽,就在于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铸就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作为他的不肖子弟,每当我面对先生的遗像时,我就想到他最喜欢称引鲁迅的那句话:“随时为大家想想,谋点利益就好!”对于在我们的知识界中还能坚持知识分子清正立场的人,何林师的提醒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万不可忘记在中国还有那么多需要我们为之献身的人,让我们为他们无私地谋点利益吧!物质的、精神的都可以!

实现何林师遗愿的重任,必然地落在了与何林师同代而如今尚健在的人,特别是许多敢于为国为民鼎力呐喊的中青年们的肩头了。我深信,只要一切良知未泯的中国知识分子都能像何林师那样坚守知识分子的人间情怀,那么,何林师,您的崇高神魄,必将永驻人间激励后来者。


2004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