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要稳 执行要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执行要动脑:从“为什么做”到“应该做”(3)

松下幸之助当会长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想搞点调查,让总公司搜集一下来自地方营业所或事务所的报告书,包括日报告书和月报告书,结果发现这些报告书竟有240余种,多得令人吃惊。

松下幸之助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报告书,是谁在看?报告的和看报告的都够了不起。这些工作都有实际用处吗?真是难以想象。只有公司破产了才是麻烦事,所以,请你们只留下与公司破产有关的材料,其余的全部撤销,可以做到吗?”从此以后,报告书才削减到42种。

松下幸之助这个偶然冒出的念头,让公司省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了公司的运作效率,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利润。

要完美地执行任务,做一名合格的员工,需要智慧,也需要付出汗水。手脑并用,才是取得成功的双翼!

●培养员工的责任心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执行力,实现高效管理,真正从管理上出效益。然而,有了这些理论经验,执行力就真的能提高吗?

说到底,理论经验是要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谈得上加强企业执行力;而加强执行力,就是加强人的执行力。如此一来,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提高执行力不在于管理经验的新旧,重要的是依靠每个人对制度措施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最终还是得靠每个人的责任心。

某县有位干部因业绩突出,上级想把他调往省城,而他却自愿留守县城,虽干得有声有色,却也辛苦至极。别人问他这样做是否值得,他答道:“既然留下来,就有责任干好。”这就是责任的力量。我们也常常见各部门,因职位高下、利益不均,有人就推三阻四、拖沓怠工;可也有人照样无利而往、披星戴月地工作,单位兴旺发达了,他们仍默默无闻,只是一个幕后英雄而已。可他们的出发点却很简单,“干这份事,就得为此负责”。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员工的责任心更能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了责任心,才会凡事都严格要求,在制度执行中不打折扣,在措施实施中不玩虚招,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并不乐观。有一个人给一位企业老板发送电子邀请函,连发几次都被退回,他向那位老板的秘书查询时,秘书说邮箱满了。可四天过去了,还是发不过去,再去询问,那位秘书还是说邮箱是满的。试想,不知这四天之内该有多少邮件遭到了被退回的厄运?而这众多被退回的邮件当中谁敢说没有重要的内容?如果那位秘书能考虑到这一点,恐怕就不会让邮箱一直满着。作为秘书,每日查看、清理邮箱,是最起码的职责,而这位秘书显然责任心不够。

人们还经常见到这样的员工:电话铃声持续地响起,他(她)仍慢条斯理地处理着自己的事,根本充耳不闻。一屋子人在聊天,投诉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可就是没人接听。问之,则曰:“还没到上班时间。”其实,离上班时间仅差一两分钟,就看着表不接电话。有些客户服务部门的员工讲述自己部门的秘密:“五点下班得赶紧跑,不然慢了,遇到顾客投诉就麻烦了——耽误回家。即使有电话也不要轻易接,接了就很可能成了烫手的山芋。”

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小事,但恰恰反映了员工的责任心。而正是这些体现员工责任心的细小之事,却关系着企业的信誉、信用、效益、发展甚至生存。那么,员工为什么会缺乏责任心呢?

首先,管理者不知道该如何体现和增强员工的责任心。这是管理者经验少、智慧不够、思维能力不足的表现。

其次,企业的管理者思想懈怠或疏于管理监督,员工自然跟着懈怠。领导懈怠一分,员工能松懈十分。

再次,源于人的懒惰天性。企业原本规章制度执行得很好,可时间一长自然懈怠,思想上一放松,责任心就减弱,行为上自然就松懈,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就是执行力下降,很多问题均由此而生。责任心体现在三个阶段:一是执行之前,二是执行的过程中,三是执行后出了问题时。

作为管理者,提升员工的责任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阶段,执行之前要想到后果。第二阶段,尽可能引导员工向好的方向发展,防止坏的结果出现。第三阶段,告诉员工,出了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承担责任不仅是一个人的勇气问题,而且也标志着一个人是否自信。

员工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美德,一种勇气,是无私无畏的表现,也会使其更容易赢得领导的尊重,成为同事行为的楷模和样板。员工如有能力以一种负责的、职业的、考虑周全的方式行事,不但对公司来说是一种竞争优势,而且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笔财富,是提高执行能力的最佳途径。

要让员工明白,勇于承担责任并非要员工付出多大的代价。在公司里主动承担责任只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虽然有时候会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勇于承担责任也是每一名员工的职责所在,是义不容辞的事。

●培养敬业精神,让员工执行得更好

敬业,是一种最为可贵的执行态度。

对于个人,态度决定一切;对于团队,敬业精神决定成败。敬业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它不是对某个公司或者某个个人的敬业,而是一种职业的敬业,是承担某一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对于企业来说,敬业能带来效益,增强凝聚力,提升竞争力,降低管理成本;对于员工来说,敬业能带来安全感。

敬业是人的使命所在,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敬业就是敬重企业里的制度,尊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其具体表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职业道德,同时其中还糅合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这种道德责任感在当今社会得以发扬光大,使敬业精神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人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任何一家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企业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没有敬业精神的员工无法让企业制度的落实得到保障,从而难以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如果想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也必须使其人民敬业:警察应该尽职尽责为民众服务;行政官员应该勤奋思考并制定和执行政策;人大代表应该勤于问政……只有每个人做一行爱一行,我们这个社会才能被称为敬业的社会。

然而,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到什么地方,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投机取巧、逃避责任、寻找借口之人,他们不仅缺乏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而且缺乏对敬业精神的正确理解。试想,如果一个人连敬业都做不到,又怎么能指望他服从企业的各种制度?如果一个企业里的大部分人都不敬业,那么这个企业所建立的制度将会形同虚设,企业又何谈生存与发展。

作为领导,要让员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敬业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公司,有益于老板的,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

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不敬业”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只给你的老板带来一点点的经济损失,但是却可以毁掉你的一生。

成败往往取决于个人人格。一个勤奋敬业的人也许并不能获得上司的赏识,但至少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那些投机取巧之人即使利用某种手段爬到一个高位,但往往被人视为人格低下,无形中给自己的成功之路设置了障碍。不劳而获也许非常有诱惑力,但很快就会付出代价,他们会失去最宝贵的资产——名誉。诚实及敬业的名声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有一个颇有才华的年轻人,工作散漫,缺乏敬业精神。一次报社急着要发稿,他却抱着稿件回家睡大觉去了,影响了整个报纸的出版时间。这种不敬业的人永远得不到尊重和提升。

人们往往会尊敬那些能力中等但尽职尽责的人,而不会尊敬一个能力出众,但不负责任的人。受人尊重会获得更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论你的工资多么低,不论你的老板多么不器重你,只要你能忠于职守,毫不吝惜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渐渐地你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以主人和胜利者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工作自然而然就能做得更好。

一个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往往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也是一个无法体会快乐真谛的人。要知道,当你将工作推给他人时,实际上也是将自己的快乐和信心转移给他人。

有人问一位成功学家:“你觉得大学教育对于年轻人的将来是必要的吗?”这位成功学家的回答发人深省:“单单对经商而言不是必需的。商业更需要的是敬业精神。事实上,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大学教育意味着在他们应当培养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时,被父母送进了校园。进了大学就意味着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惬意、最快乐的时光。当他走出校园时,年轻人正值生命的黄金时期,但此时此刻他们往往很难将自己的身心集中到工作上,结果只能是看着成功的机会从身边溜走,真是很可惜啊。”

巴顿将军有句名言:“每个人都必须心甘情愿为完成任务而献身。”他强调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敬业,都应该为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付出,要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时刻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管理者要努力使员工明白敬业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树立敬业的观念,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作,自觉执行上级交给的任务。敬业是员工的基本职业素养,也是企业对员工的核心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