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庄子(图说天下.典藏中国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间世

本篇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一篇。人间世即人间社会。庄子在这里描述了人际关系的纷争纠结,提出处世与自处之道。如何“涉乱世以自全”?人世间种种利害冲突,都源于求名用智。只有“心斋”,才可使心境达到空明的境界,实现自我救赎,全身远害。

原文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 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育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注释

①奚之:到哪里去。奚,何。之,动词,去。②蕉:草芥。③瘳(chōu):病愈。④信矼(qiāng):信誉着实。矼,坚实。⑤绳墨:本是木匠画线用的工具,引申为法度、规矩。⑥伛(yú)拊:爱养。⑦国为虚厉:国土成为废墟,人民成为厉鬼。

译文

颜回见孔子,向他辞行。孔子问:“到哪儿去?”颜回说:“将要去卫国。”孔子问:“去干什么呢?”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君主壮年气盛,专断独行,轻率地治理国家,而不知道自己的过错;穷兵黩武,视人命如草芥,死的人堆满了山泽,老百姓无所依靠。我曾经听先生说过:‘安定的国家可以离开,混乱的国家可以前往,就好像医生的门前总是病人多一样。’希望能遵照先生以往的教诲,前去实践,或许这个国家还有救吧!”

孔子说:“唉!你要是去了,恐怕会遭到杀害啊!‘道’是纯粹不杂的,杂就多事,多事就易受到侵扰,侵扰就会导致忧患,忧患多了则难以自救。古代的至人,都是自己先站稳,然后才去扶助别人。如果自己都还无法立足,哪里有闲暇去管别人呢!你知道‘德’所以难以树立,‘智’所以显露在外的原因吗?德所以丧失由于好名,智的外露由于好争。所谓名,是轧的根源;所谓智,是人们用来争胜的工是凶器,不可行于世。而且即使是德行着实的人,不求名,不争利,也还不能达别人了解的程度。如果还强行用仁义的范在暴君面前炫耀,对方会认为你是故人的过错来炫耀自身的美德,从而认定你害人的人,别人一定会以牙还牙。你恐怕免了!况且,如果卫国君主喜欢贤人而厌人,哪里还用得着你呢!除非你不发表言论,否则卫君必将有机可乘,抓住其中的漏洞攻击你。到了那个时候,你眼前昏花一片,面色苍白,嘴里只顾着辩解自救,只好迁就顺从对方的意见了。用火去救火,用水去救水,是多余的。刚开始就顺从对方,以后就没完没了。卫君不听从忠厚的谏言,你恐怕要死在暴君之前了!

“从前夏桀杀关龙逢,商纣杀王叔比干,都是因为他们修身养性,以在下的地位去做人君该做的抚慰人民之事,以下犯上,所以君主借着修身养性的名头,排挤进而杀害了他们。这就是求名的下场。从前,尧攻打丛、枝、胥敖,禹攻打有扈,这些国家在战火中成为废墟,百姓成为了厉鬼,君主遭到杀戮,都是因为他们不断用兵,争名夺利,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名利’二字,连圣人都难以超脱,何况是你呢!虽然如此,你也一定有你的想法,说给我听听吧!”

人生智慧

庄子说要“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这与儒家经典《礼记》所说“先人后己”,大大不同。也许庄子的说法更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先充实自己,然后才能去扶助别人。遇事先自己站稳脚跟,然后才帮别人站住。这其实算不上自私。譬如教育界有“一桶水与一碗水”的理论。老师要倒给学生一碗水,那么他自己至少要先装上一桶水的知识,才可能倒好那“一碗水”。卞之琳有一首哲理小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如此,别人和自己互相装饰,才共同成就了美景。

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有一个名为《最后一片叶子》的感人故事:老画家贝尔门一生潦倒,没有创作出一件满意的作品。他自知在世时日不长了,但一生中没有一件杰作,如何能甘心离去呢?他与一个叫琼西的女孩是邻居。琼西得了肺炎,那个时候肺炎算得上是不治之症,能否治得好,就要看个人能不能靠意志扛过去,还有就是靠运气了。琼西得知自己得了肺炎之后,意志很消沉,每天就隔着窗户数着对面墙上长的常青藤的叶子,她告诉她的朋友: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去的时候,她的生命就将走到尽头。老画家得知此事,明白他留下一生杰作的机会到了。一夜的风雨交加过去了,大家都想,明天一定看不到常青藤最后一片叶子了。但是没想到的是,在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之后,第二天早上,竟然还有一片叶子挂在藤上。这给了琼西莫大的鼓舞,她觉得这是天意让那片叶子留在那儿,证明自己想死都是罪过。后来琼西的病好了,可是同时她也得知那片支撑着她生命信念的叶子竟然是她的邻居——画家贝尔门画上去的,因为最后一片叶子根本没有撑过那个令人绝望的晚上。但在风雨之夜,手拿画笔和色盘,爬上梯子把一片红叶画在墙上的老画家,却染上严重的肺炎。他在断气的刹那,快乐地望着墙上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老画家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同时也挽回了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也就是所谓“成人达己”。

原文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

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天不宜。”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有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注释

①(āo)天:自然。②得使:这里指得到教诲。③毒:通“窦”,孔。“无门”与“无毒”异字同义。④一宅:安心于一,了无二念。宅,心灵的位置。一,心灵凝聚的状态。⑤吉祥止止:吉祥善福,止在宁静之心。⑥坐驰:形坐而心驰。⑦几蘧:传说中的古代圣君。⑧散焉者:指一般普通人。

译文

颜回说:“我没有什么更好的见解了,请问您有什么办法呢?”孔子说:“你先斋戒,然后我来告诉你。故意去做某件事,就很容易成事吗?要是真有那么容易,就不符合天理了。”颜回说:“我家里穷,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喝酒吃荤了。这样就算是斋戒了吧?”孔子说:“这是祭祀所要求的斋戒,不是‘心斋’。”

颜回说:“请问‘心斋’是怎么样的呢?”孔子说:“你心志专一,不用耳朵去听,而用心来感受;然后不用心感受,仅凭气去感应。耳朵的功能仅限于听,心的功能仅限于感受。而气是空明虚静,能够照见万物的存在。道是虚空的集合体,虚就是心斋。”

颜回说:“我在没有听到这番教诲的时候,不能忘我;听过之后,就浑然忘我。这算得上是虚静吗?”孔子说:“差不多了。我来告诉你吧。如果你能入得俗世的樊篱,而不受其约束。别人愿意听从你的劝诫,那就说;别人不接受你的意见,那就不说。没有七窍玲珑心,安心于一,心无二念,这样就差不多了。不走路容易,走路而不留下形迹就难了。被人驱使,容易作伪;被天驱使,想作伪就难了。只听说过有翅膀能够飞,没听说过没有翅膀还可以飞;只听说过用心智去学习知识,没有听说过不用心还可以学到知识。看那个空明的境界,虚静的心能够生出光明来,吉祥善福,止在宁静之心。如果心不能静下来,就叫作‘坐驰’。耳聪目明而心智在外,鬼神也会来依附,何况是人呢!如此则万物都可以感化,这是禹、舜处世之道的关键,伏羲、几蘧等的行为准则,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人生智慧

卫君专横,国民遭殃,颜回想游说卫君以解其民之弊。他说出了好多自认为不错的做法,却被孔子一一否认了,遂向孔子请教游说方法。孔子以“心斋”之法告诫颜回。

所谓“心斋”,就是要去除求名斗智的心态,以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和审美态度来使心境达到空明的境地,即虚以待物。在这里,庄子假托孔子之口说出了“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就是让人要做到对外界听而不闻,心守虚寂。同时,人还应做到“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听来的东西不要往心里去。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入则鸣,不入则止”,即对方愿意听你的就多讲几句,不愿意听闭嘴就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排除私心杂念、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事业的人生态度。

其实,人之处世,不固执,不存成见,随遇而安,一切不往心里去,这样才能在痛苦的乱世中应付自如,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不合理。心斋最要紧的,就是虚而待物,与外在不违不忤。你能做到没有害人之心,没有索取之意,不得已而来世间走一趟,有这种心态就差不多了。痛苦不往心里去,痛苦这个感觉在知觉上或许能够减少,而痛苦不往心里去的最好方法就是忘掉它。人一旦能领悟此一关节,就不会给自己增加无谓的痛苦。

原文

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注释

①天杀:天性刻薄。②就不欲入:迁就不要太过度。③和不欲出:诱导之意不要太显露。④町(tǐng)畦(qí):田界,引申为界限。⑤蜄:一种以贝壳做成的精美器皿。溺:尿。

译文

颜阖将要去做卫灵公太子的师傅,临行之前向蘧伯玉请教说:“有这样一个人,天性刻薄。如果放纵他,就会危害国家;如果用法度去劝谏他,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他能够看到别人的过错,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过错。遇到这样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蘧伯玉说:“你问得好。保持警戒的态度,小心谨慎,自己立身要正。外表保持着迁就之态,内心存着诱导之意。虽然如此,这二者还是有问题。迁就对方不要太过度,诱导之意不能太显露。太迁就对方,有随之覆灭的危险。诱导之意太明显,别人会认为你是为名为利。对方如果像婴儿那样天真烂漫,你也用天真烂漫的态度去对待他;他行事不与你划清界限,你就不要与他生分;他在你面前如果不拘束,你就不要表现得拘束。这样才能引导他走上正途。你不知道螳螂吗?奋力高举臂膀,意图阻挡车轮的前进。不知道自己不能胜任,是因为自视过高的缘故。要小心谨慎啊!总是夸耀自己的长处,去触犯对方,这就很危险了。你不知道养老虎的人吗?不敢用活物去喂老虎,怕扑杀活物会激起它凶残的天性;不敢用完整的食物去喂它,怕它撕扯食物激起凶性。知道它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饱,顺着它喜怒的性情。老虎与人明明是异类,却对驯养它的人服服帖帖,这是因为养虎人能顺着它的性子。如果老虎伤人,那一定是因为逆了它的性子。

“喜欢马的人,用精致的竹筐去盛马粪,用一种以贝壳做成的精美器皿去接马尿。恰好有蚊子叮咬马匹,爱马的人突然去扑打蚊子,马就会受惊,弄断衔勒、毁坏口勒、弄碎胸口上的络辔。本来是出于爱意,结果适得其反。怎么能够不谨慎呢?”

人生智慧

这一段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庄子的教育思想,“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外在表现出亲近之态,内心存着诱导之意。最重要就是一个“顺”字。对方如果像婴儿那样天真烂漫,你也随着他烂漫;他如果不拘束,你也不要拘束。说到八面玲珑,《红楼梦》中王熙凤算一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王熙凤的出场精彩绝伦。我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尚未出场,就给人以热情好客的感觉。随后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刻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一席话,既恭维了老祖宗、赞了林黛玉,又顺便捧了迎春、探春、惜春众亲孙女的风度气派,可谓面面俱到了。随后又故叮嘱黛玉:“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我。”其实是在暗示黛玉,这府里头的事情,多做主的,巧妙地宣示自己的地位。

其次就是“慎”字。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实力,切不可做螳臂当车这样自不量力的事情。闻名世界的《伊索寓言》中有一则故事《生病的狮子》:狮子生病了,在洞穴中大声地呻吟。附近的一些动物听到了声音,纷纷前来一探究竟。这一天,狐狸走到洞穴前时,狮子的呻吟声越来越大。狐狸却在洞口徘徊,不肯进洞。狮子忍不住问道:“你既然来了,为什么不进来看看呢?” 狐狸回答:“我在洞口,只看到向洞内走进去的脚印,却没有看到一个走出来的脚印,我怎么敢进去呢?”

原文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郤曲郤曲,无伤吾足。”

注释

①适楚:到楚国去。适,往。②接舆:人名,楚国隐士。③成:成就功业。④生:保全生命。⑤画地而趋:比喻愚者自己束缚了自己。⑥迷阳:荆棘。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楚国的狂人接舆在孔子的门前唱道:“凤啊!凤啊!你的德行为何衰败至此!来世不可期待,往世难以追回。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功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在今天这个年代,只求能够免于刑罚就不错了。幸福比羽毛还要轻,却不知道追求;灾祸比大地还要沉重,却不知道回避。算了吧!算了吧!别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自己画地为牢,束缚了自己。荆棘啊!荆棘啊!不要阻挡我前行的道路。郤曲啊郤曲,不要刺伤了脚。”

人生智慧

大家常说要“活在当下”,其实也就是因为“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出”与“处”是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出山,建功立业,还是隐居,不问世事?这不是主观所能决定的,而应由社会客观环境来决定。“天下有道”,恭逢盛世,当然应该尽可能发挥出你的光和热,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如果“天下无道”,遭逢乱世,则保全自己的生命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很少有人决然选择一种,不再更改。往往是人生得意时,激情澎湃,选择“出”,要建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而遇到挫折,裹足不前的时候,就选择“处”,缩回老庄的怀抱里寻求温暖,只求保全自己的形体,养护精神。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所能做的是:志得意满的时候,不要过分张扬;遭遇“瓶颈”时,不要过分沮丧。在这个荆棘遍地的世界里,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同时,坚决捍卫做梦的权利,让精神在某一瞬间,无拘无束。完全意义上的逍遥游,我们不敢奢望。但是,只要有那么一瞬间,真正得以逍遥,也就不枉此生了。禅宗的无门禅师有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