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视野中的人文体育观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引论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体育”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对“人文”这个词的理解上。然而,对人文体育观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如何界定“体育”这一内涵丰富的领域,而且还要考虑到在哪个层面、何种意义上去理解“人文”。这两个没有定论的问题的存在,使得人们对人文体育观的理解似乎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人文”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因此,本文尝试从对人自身的理解出发去认识体育,从人和体育的关系入手,去历史地、现实地反思体育概念中隐含着的体育思想,从而在体育观念中确立“人”的概念,使体育能够切实地以人为本,成为促进人类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什么要研究人文体育观呢?

首先,对人文体育观的关注,是从人自身的角度出发,观察“体育”这一内涵不断拓展的领域。国内外关于体育概念的争论多年以来都没有定论,体育界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在探索和尝试之中。一方面这说明体育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联系,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体育也随之产生着新的发展变化,全面认识体育现象,准确界定体育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也说明体育作为人类主体性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都不断发生变化。体育概念之争不仅中国独有,世界亦如此。中国在体育概念上有“广义体育”和“狭义体育”之争,西方在physical education,sport,kinesiology等术语含义上也有谁能代表整个领域的争论。但在西方,体育、竞技运动、通过体育和竞技运动进行的休闲娱乐健身等等都随着时代的要求而蓬勃发展起来。不管是中国的体育和竞技运动,还是西方的physical education,sport,kinesiology,play,game这些概念,从学科体系的发展和严谨性上都应该给予清晰的界定,而且也应该可以界定,但是当这一学科尚未成熟到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每一个定义之前,至少应该能够做到对被定义的对象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和理解。至少,对体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造是必要的。

其次,用“人文”界定“体育”在于体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发展,因此,体育不仅寄托了社会对人的理想,而且体育也现实地实现着社会对人的身心教化过程。然而,“人文”是一个意义多变的词。在西方,人文曾经与神文相抗衡。近代以来,人文与科学又被人为地割裂。关于人文与科学的关系,也是认识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是人文体育观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人文体育观的阐释来谈对体育的认识,除了体育与人在本质上具有的依存关系之外,还因为不管人们对“人文”如何界定,在理解上都认同“人文”具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代表了对理想的人或人性的理解,二是对理想的人或人性的培养、教化。体育不仅具有物质层面的技术形态,而且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形态。在体育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事实上暗含着“人文”的两种含义,即体育不仅是对人的体格的塑造,还是对人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体育所代表和蕴含的人文精神,寄托了社会对人的理想和教化,用人文来限定体育(或者理解体育)是契合了体育自身所特有的精神实质的。举例来说,即便是为封建阶层服务的西方中世纪骑士制度中的体育,也是用体育来为统治阶级培养身体好、技艺好、行为符合封建阶级人性的“优雅”和“勇敢”标准的骑士。体育从产生那天起就没有离开过它对人的塑造、教化的本质。从人的本质层面来说,体育是对人格和体格的双重塑造,不管是哪个阶级和阶层来用,体育都能够改造人的身体和心灵。关键看体育被什么人来用,体育的“人文”性体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理想。因此,用人文界定体育,首先表明体育和人自身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本质联系,其次表明体育是对人的塑造,反映了社会对人的理想。

第三,对人文体育观的研究旨在在实践层面倡导“立人”的思想,确立人在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体育的“以人为本”。体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是观念问题,是体育认识问题。人们对体育的理解仍然存在偏颇和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体育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体育和人的关系也不断随之改变着,这决定了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将发生较大改变,因此,我们对体育的认识应该有所改变,对体育认识的思维方式应该反思。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是体育认识中的哲学观念在发生变化,这一视角的转变使人的主体价值得到社会的体认,因此,人文体育观对人文体育思想的研究和新人文体育观的建构,其基本认识是围绕“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在体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体育的认识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动态、开放的观念,而这种观念的核心就是体育“由人而生,向人而进”。研究体育,需要建立一种“人的尺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以人为本”。

通常,一个时代的体育能够反映这个时代对人的认识,体育的兴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和思想状态。体育的人文性集中体现在它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和表达方式,它不是任何外力强加给人的东西,而是人的天性中不可泯灭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通过体育与自然融合,回归到自身自然,使人在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现代社会中获得身体的发展以及内心的平衡与和谐。在这一过程,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下的体育可能将提供更多养分。这是人文体育观研究中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文体育思想的意义所在。中国不是没有“人文”思想和“体育”,中国只是没有与西方同一语境下的“人文”和“体育”。不同文化背景下,西方的“人文”是面向“神文”而展开的,而中国的“人文”是与“天文”、“地文”相对应的;西方体育突出“尚力”、“健美”和“竞争”,而中国的传统体育则侧重“修身养性”的养生与养德之道。中西方人文体育形成了迥异的特色,不仅需要比较,还需要从“人”的角度去理解。“人文”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一种以非绝对化为前提的、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的思想。这样说是考虑到了人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出于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人在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中,只能保持价值优先,而不能把持绝对的中心。一味地强调人的绝对价值,反而会引发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失衡。因此,本研究所理解的人文是人学认识下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协调的“人文”。

第四,对人文体育观的研究着重在于对当前体育观念的思考,即“对思想的思想”。因为,通常人们有种习惯思维,认为“观念”或“理论”大多是虚的、空的东西,不如“实践”来的重要。而事实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观念上、认识上的漏洞或偏颇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体育概念、体育价值观念的思考,不仅仅是对具体问题的争论,而是一种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认识、观察与思考,这对从理论工作者到一线体育工作者而言都是基本的理解。因为对体育的认识不是体育的某一学科的专权,而是所有体育工作者必备的思想基础。只不过理论工作者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思考,从杂乱无章、千头万绪的思想、观念和方法中加以选择,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思想方法和途径。本文对体育的理解就是试图另辟蹊径,从人学的人文视角出发为认识体育提供一种思想方法和途径。本研究所持的也是一种人文的态度,即一种包容、理解的态度,从人学的方法角度着手,吸收其他研究对体育多角度、多学科的全面思考。本文旨在从人学的视角审视体育的人文价值,并不是认为人学是认识体育的唯一视角,而是将其视为理解体育的一个比较契合的途径。对体育概念而言,当前学科发展还相对滞后,作最终判断的各种学科研究基础还不够扎实、完善,因此对体育概念的研究,重要的不是急于下结论,而是对体育的理解、对体育观念的梳理和思考这一过程本身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第五,改变来自社会对体育界和体育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在于体育界要真正形成自己的思想,它根植于对“体育”与“人”这两者的本质及其依存关系认识。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由于思想,人囊括了宇宙,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人文体育观的研究,是试图从对体育的人文思想的探索中,寻找、发现和培养一种从人自身的角度所形成的对体育的理解和情感。因为,体育本身的精神价值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认同的它的工具价值。而体育本身的精神价值恰恰是使体育具有迷人魅力的根源所在,这一点又恰恰被我们严重忽视了。我们对体育现象的迷恋远过于我们对体育思想的求索,体育的价值始终不能超出工具理性的范畴,这是体育思想研究滞后的结果。本研究想要强调的是,体育不仅仅是人类的工具、玩具,或者其他的外物,更重要的它是人的自身生活状态、存在状态或者这种状态的一种表达。从对人自身的本质认识出发,发掘人与体育的关系,合理认识体育的人文性,是使人更好地享受体育,更好地与自身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关注体育、发展体育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所在。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从人的角度出发,从体育发展出发,形成体育界自己的思想观点,掌握自己的话语权,使体育回归人的价值,回归人的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这种思想(观念)层面的研究,与实践层面的体育研究并不矛盾。体育应该在坚持它的科学的、技术的基础的前提下,提倡它的人文价值和人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