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生气,一切都会好(3)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了,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种子吧!”师父说:“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父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吹走了不少。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父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师父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父房间带着哭腔对师父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师父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会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到种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父,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师父却依然平静如故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我们常想悟出真理,却反而因为这种执着而迷惑、困扰。世界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物的发展运动也是自然而然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没有必要去怨天尤人,只要恢复直率之心,彻底地顺从自然,真理就随手可得了。
心胸宽阔,前方的路才宽广
一个人品格的形成,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大度”。年少轻狂时,好胜心极强,什么都要和别人比高低、争输赢。
第二阶段是“比较大度”。人生经验丰富之后,开始知道“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等至理名言的深奥之处,于是学会了对人对事宽容大度。
第三阶段是“非常大度”。阅历更丰富,心态变得平和,真正明白了“大度为上”的人生哲理,因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虚怀若谷与豁达开朗。
从以上三个阶段不难看出,若想做人不生气,只靠智慧和机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度的胸怀。“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如果一个人心胸大度,凡事以大局出发,就能博得众人的认同,事业上便会前途似锦。
春秋时期,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明争暗斗,鲍叔牙与管仲各为其主,一个帮助公子小白,一个帮助公子纠。双方智斗时,管仲还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令小白险些丧命。后来小白抢先回国,做了齐国新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牙为相国。鲍叔牙心胸宽广,坚持把好友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并解释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利,我不如他;讲究忠信,使百姓为国家效力,我赶不上他;制订礼仪,使各国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英勇,我不如他。”齐桓公是个宽容大度的人,不记私仇,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齐桓公在内政、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在数年之间就成为中原地区的强国,齐桓公也因此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业。
古往今来,那些能干大事、能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大度的人,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以德报怨,是他们的共同品质。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连任一届总统后,便坚持不再连任。离任时,他兴致勃勃地出席告别宴会,频频向人们举杯祝福。次日,他又参加了新任总统亚当斯的宣誓就职仪式。然后,挥一挥礼帽向大家告别,坦然地回到了家乡的维农山庄。
大度是大气、大方、大量,是开阔的胸襟、博大的胸怀,是用不生气来笑看成败得失,容忍冷嘲热讽。“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伤人。”
胸怀大度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是智慧、人格、品德和情操相结合的产物。大度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能对误解、诽谤不生气,付之一笑。这种心胸,正是干大事者所必备的素质。
让步是一种喜悦,唯宽可以容人
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木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有一天,两只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而且互不示弱,抵死相拼,最终双双跌落桥下被河水吞没了。
《菜根谭》中说:“途经路窄处,要留一步让别人先行,这才是涉世的安乐法。”上面这则寓言也正蕴含了“经路窄处,留一步让别人先行”的道理。在狭窄的路口处让别人先行,自己退让一步。表面看,好像自己吃亏,但实际上,如果彼此都不相让,势必两败俱伤,倒不如互相宽容,对大家都好。
凡事都应该学会让一步,给别人留有余地,不要将其逼至绝处,否则也许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之类的俗语,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那何不对人对事都退让一步呢?
以养鱼作为比喻,做人退一步有三种境界:初级境界是玻璃缸里赏鱼,只让它在一定的范围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池塘养鱼,水肥鱼跃;最高境界是让鱼归江海,任其自由自在地游弋。
为什么有的人做不到退一步呢?那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不生气,要么自私狭隘,要么斤斤计较,要么得理不饶人。如果人人都能做事退一步,生活中的许多纠葛、怨恨、偏见和不快,都会烟消云散,恶语中伤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反之,如果以情绪代替理智,让愤怒主导行为,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现实中,因为一句话、一元钱的小矛盾而导致一场官司、一条人命的事不是经常发生吗?
退让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一种坦然和释怀。明代学者薛楦说:“让步是一种喜悦,被别人宽容是一种幸福。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退一步其实就是凡事不生气、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它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更能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所以,当对人对事可以退让时,我们就应该尽量多一些宽容,学会独木桥边退一步。
在心灵的原野上栽一株芬芳的花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被下放到多雨而土地泥泞的湖北咸宁劳动改造,饱受痛楚。可沈从文毫不在意,在咸宁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
就这样一句普普通通的“荷花真好”,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令人以为多雨泥泞的咸宁是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呢!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四处讲经,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棵棵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后,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令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看似平淡的偈语里,暗示了多少佛门玄机,又蕴含了多少人生智慧啊!现实生活中,无限制增长的欲望、不满足现状的心态,还有那诸多数不清的烦恼与磨难,常常使人患得患失。因此,很多人抱怨命运不公,哀叹时运不济,对别人满怀愤怒之情。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其实,只要我们严肃冷静地分析人生,痛苦与欢乐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造物主让我们来到人世中,享受世界的无限欢乐,但同时也要给我们困苦、不幸的负重。人生就是一次爬山的旅行,辛苦是自然的,摔跤有时也难免,磨难就是这次旅行的代价。既然我们能够愉快地享受人生,为什么不能快乐地接受生活赐予的苦难呢?况且,苦难已降临,生气烦恼又有何用?
栽种一株快乐的花朵于心田,无论生活面临怎样的境地,人生遭逢怎样的磨难,请把快乐的花朵开放在心灵的原野上,让灵魂的舞姿如花之绰约,满载着花的芬芳。
无论生命有多少凄苦,人生有多艰难,栽种一株快乐的心灵之花于心田,让绚丽的花朵昂然地绽放在生命的枝头。从此,我们便拥有了兰心惠质,我们的心境也定会盈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