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诵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周 星期四

书声琅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聆听哲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解读】原文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作一年的打算,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作十年的打算,没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作终身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就是,种植一次而有一次的收获,这是谷物;培植一次而有十次的收获,这是果木;培育一次而有百次的收获,这是人才。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能精心地培育人才,巧妙如神地使用人才,那么,从事大业就能得心应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是中华民族腾飞必经的门径。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培养人才也是不容易的。树:种植,培育。木:树木。人:人才。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诗词翻译

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释】南浦:是借用屈原《九歌》的“送美人兮南浦”或江淹《别赋》的“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泛指和朋友分手的河边,不是湖北江夏或福建浦城的南浦。

【今译】春天又来到离别的水边,郁郁翠色染绿了满眼平川。古老的石桥相伴着朱红的宝塔,风姿不改叫人格外留念。年年送别朋友远行离岸,都要经过这横塘的水滩。濛濛细雨中飘拂的依依杨柳,总是拴住那待发的彩船。

成语故事

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季梁的大夫。一天,他奉命出使外国,途中听说魏王要派兵攻打赵国,他匆匆半道折回,直奔王宫,要求面见魏王。

魏王闻知季梁求见,想必是发生了重大事情,赶紧传旨召见。季梁上殿来,向魏王讲起他曾经遇过的一件事。他说,一天,我在太行山下,看见一个人驾着一辆马车向北奔驰,却说要到楚国去。我对那人说:“楚国在南方,你怎么往北走呀?”那人回答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我说:“你方向不对,马越跑得快,离楚国越远。”那人却说:“不用担心,我带足了盘缠和干粮。”我说:“你的方向错了,即便你有再多的钱也永远到不了楚国。”那人却说:“我驾车很有经验,再长的旅途也不会疲劳。”说完快马加鞭地朝北方驶去了。

魏王听了,哈哈大笑:“那个人一定是疯了!楚国在南方,他却往北走,还夸自己的马好,钱多,驾车技术好,这不是越走越远吗?”季梁乘机引导,他说:“这个人背道而驰,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现在,赵国兵强马壮,大王要称霸就想攻打它,不但打不下赵国,还会让魏国动荡,这同样是南辕北辙!”

魏王恍然大悟,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释义】南辕北辙:本来要往南,车子却往北行。比喻行动和想要达到的目的相反。也指相反方向的路程或分别处在不同的地方。辕,车前驾牲口的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素材存盘——“修养”格言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邓拓

心胸狭窄的人不会快乐,心胸狭窄的最简单的定义是太过分地专注于个人的利益,而容不下别人的利益。——罗兰

只要一个人的内心是纯洁的,那么上帝就会在他的内心定居。——(俄)列夫·托尔斯泰

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令人信服。——三毛

崇高的感情——对祖国的爱,能使人在枪林弹雨下,在九死一生中,在不断的劳动煎熬和艰苦的环境下泰然自若。——(俄))列夫·托尔斯泰

当你不愿听别人说话时,也要尽量保持良好的风度。——(苏联)高尔基

乐不可极,乐极生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唐)《劝诫全书》

事例精选

彭德怀宽宏大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带30多人到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持红旗边跑边喊让路。有一个战士站着不动。彭德怀见有人挡路,便喊了几句。那战士站起来朝彭德怀就是两拳。彭德怀让过那战士便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绑来那个战士见彭德怀。彭德怀立即把他放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德怀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便讲:“总指挥真是肚量宽宏呀!”

罗洪先洁身自好

明代大学者罗洪先生活十分贫困。有一位友人对他很关心,叫一个被判处死刑的富人向他赠送万金,希望他能为这富人说话,他坚决不同意。过后,他考虑到这富人罪不当死,又私下为他疏通,免其一死,却又不让他知道是自己出的力。他把所有田宅祖产全部给了弟弟,自己则住在一间仅能遮风雨的小屋里。不久,小屋被水冲毁,只好租农家房子住。巡抚马森曾先后馈赠他千金,他都拒绝了。这次马森又想用这些钱为他盖一所房子,他仍然不肯接受。最后,还是他门下的弟子设法为他造了一所房子,名曰"正学堂",作为教学和居住之地。他去世之前,门生和友人来探视,见到他屋子内一无所有,问他怎么会穷到这个样子?罗洪先笑着说:"因为我自好清贫。"

督运官宠辱不惊

唐朝卢承庆任吏部尚书时,奉命考察各地官员的政绩。有一个官员负责监督运输粮食的工作,因遇大风,损失不少大米。卢承庆对他下的评语是:“监运损粮,考其政绩,定为中下。”那人神态举止一如平常,一言不发就退下去了。卢承庆推重他的雅量,改批道:“损米非监运不力所造成,评为中中。”那人知道了,既不喜形于色,也没有惭愧之词。卢承庆越加赞赏:“宠辱不惊,评为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