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你的工作在伤害你吗
从新闻报道说起:工作为何如此伤人
2009年8月18日,星期二,中国多家报纸报道了智联招聘一个令人惊讶的调查结果。
一万多名职场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只有12.2%的人觉得工作是快乐的,表示工作很痛苦、想换工作的比例高达41.9%,感觉工作时不快乐比快乐多的有35.2%,感觉非常好的比例仅为1.1%。
在近九成(87.8%)不快乐的职场人中,认为不快乐的主要因素源自工作的,达到71.2%!
我们一向都知道工作很伤人,但是没有想到,它会这么伤人。
美国著名的广告狂人、《时尚》杂志多期封面创意策划人乔治·路易斯曾说:“工作就是对人的蓄谋伤害,几十年如一日。”而这个路易斯先生,稍微翻翻他的传记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极富热情,并且在工作中得到极大乐趣的人。
在培训课上,我们有一个填空作业:
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它还是一种_______?
只有极少数幸运儿,会昂然回答:工作是一种享受。这真是非常美妙的答案,我们一点儿也不怀疑这部分学员的真诚,也完全相信他们讲的是肺腑之言。但是,就算是这些在享受着工作的人,在工作中就没有受到过任何伤害吗?肯定不可能。
生涯规划大师们往往又提供了很多的误导。威名赫赫的盖洛普,前几年花大心血出版了《首先,打破一切常规》(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书中宣称:根据他们的研究(调查了100万名普通员工、8万名经理,耗时25年),你的理想工作应该是你最喜欢也天生最擅长做的事,这样的工作简直能够(并且应该)和娱乐融为一体!
换句话说:工作简直就应该跟玩儿一样充满乐趣!
盖洛普曾举例说,一个优秀的会计师,“在账目对平的时候”,他会微笑,他的内心会欣喜若狂,他会想:“太完美了,再来一次就好了!”盖洛普说:只有这样的人、这样的状态才适合做会计师。
何其谬矣!
举个例子,踢足球是很快乐的吧?对于热衷踢球的小男孩来说,肯定是的。当小男孩成为职业球员的时候呢?踢足球还能那么单纯地快乐吗?严酷的体能训练,严格的战术要求,日复一日单调的重复训练,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想怎么踢就怎么踢了。踢球的乐趣还剩多少?
画画、弹琴,这是多么浪漫、多么优雅的事情啊,以此为职业,应该很快乐吧?可是殊不知,画家户外写生,日晒雨淋,蚊叮虫咬,愉快吗?韩国电影《雏菊》里,那个美女画家为了过河画雏菊,扑通一声掉进河里,画具尽失,很开心吗?弹钢琴轻松?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舒曼练习弹钢琴,手指头都残废了?
真的作为一个职业时,哪一碗饭容易吃呢?
盖洛普的理论没有错,职业生涯规划也绝对应该做,只是:
即使你的工作是你天赋所在,即使你的工作本身是你最喜欢做的事,即使你是把喜好、爱好、嗜好当成了工作,你也会发现:它仍然是艰辛的、繁琐的、单调的、重复的、乏味的,日复一日,毫无新意。
何况,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工作往往还谈不上符合天赋和兴趣。设想一下这些工作:
职场情境室
1.高速公路收费口的收费员:每天都是面对一个小窗口,把一张卡片送出去,这样持续好几年。
2.学校食堂厨师:永远在烧猪排和鸡腿。
3.作家:交稿期要到了,我还在孕育灵感,已经两个星期顾不上吃早饭了。
4.外科医生:刚刚睡着,马上叫我做一个3小时的手术,至少一周一次。
5.宠物商店店员:生意不好,还要一早就过来听着20条狗的叫声一整天。
6.公交司机:我开车不用你指挥,这条线路我开了3年了。
7.门市部销售员:产品不好卖,8点上班就坐在店门口,一个人,坐到晚上6点,今天没有一个顾客,和昨天一样。
8.公司职员:晚上两点下班,第二天还要8点上班。关键是路上还要一小时。这样已经一个月了……
这些工作,哪一样符合你的兴趣和天赋呢?
2009年夏天,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让我们这些关注职场快乐的人哭笑不得。
职场情境室
2009年初,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在网上公告,要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一个大堡礁守岛人(看护员)。工作是探索大堡礁各个岛屿,每周通过更新博客和网上相册、上传视频、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向外界讲述自己的探奇历程。
旅游局向看护员免费提供风景绝佳的海景别墅、看护员所在国至澳大利亚往返机票、岛上交通费和往来大堡礁岛屿间交通费等。碧海银沙、人间仙境,工作就是免费旅游,半年时间竟然还有10万美元的薪水!这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一时间,这个公告的点击率超过百万。
经过数月选拔,英国人本·索撒尔击败约3.4万名竞争者,获得了这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索撒尔定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工作,可是就在投入工作前,他的反应却让人大跌眼镜。
2009年6月14日,诸多网站同时报道:“索撒尔获世界最好工作仍抱怨”。索撒尔日前在接受英国《太阳报》采访时承认,自己登上大堡礁后,将会怀念在英国的日子。他说,尽管大堡礁地处热带,但白天比英国短,“晚上8点天就黑了。”他还说,大堡礁炎热的天气不适宜烧烤。
一些英国媒体评论说,索撒尔变成了一个“不停抱怨的家伙”。
得到这样的工作还抱怨?
看来,工作的快乐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做这个工作的人,在于这个人如何调整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使工作快乐、幸福起来呢?
从离开学校开始工作,到老迈退休的那一天,每一天从清晨到傍晚,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都献给了工作——最好的年龄、最好的光阴。
如果工作能够快乐,此生如同天堂。
如果工作带来痛苦,此生即是地狱。
工作可以快乐,工作也应该快乐。我们应该跟工作一起舞蹈。
可是,现实生活中,工作不快乐的人实在太多了。
从职业化的角度看,很多人用生硬的方式处理职场的诸多问题,最终让自己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其实有很多处理职场伤害的现成的、成熟的方法,他们却不会使用。
也许,介绍一些职业化的思维和观念,最终能增进一些人的福祉。外企千锤百炼的生存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智慧的结晶,融合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
概括地说,这本书写给两类人:新毕业的职场新丁,以及工作得不够快乐的职场老手。
给职场新丁:快乐地融入工作
如果你刚刚从高校毕业或正准备毕业,你肯定知道:近几年,中国每年都有超过百万的应届毕业生不能当期就业。
就业压力已经很大,却还有很多公司排斥应届生。许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都说:“我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更有甚者会说:“我再也不招应届生了!”
为什么?
社会上对刚出校门的社会新人的普遍评价是:
- 骄傲,不切实际,眼高手低,不堪重任;
- 自我,任性,人际能力差,脆弱,抗挫力差;
- 跳槽草率、频繁,没有忠诚度。
这显然不是一种好的评价。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从这层层迷雾中脱颖而出,如果你想要证明,你跟上述的“一般的、普通的、通常的”社会新人绝对不一样。你需要让你未来的雇主看到,你拥有完全不同的工作哲学和工作习惯。
你对如下问题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吗?你理解(并认同)如下的职场生存哲学吗?
1.刚毕业,就是打杂、吃苦。一辈子里最不值钱的岁月,现在开始了。
你知道吗,公司通常认为,新人无法承担重要的工作,短期内通常也不可能产生很大的价值。公司对你,实际上是“貌似热情、心存疑虑”。
在公司里,前辈员工的意见常常比你的想法更切实、更有效,即使这个前辈学历、智商都不如你。
没有人需要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自己面前的“小事”踏踏实实做好,是在职场存身的第一步。
“尽一份本分,得一分本事。”能力是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步积累的。
2.与上司和同事的关系决定你的未来。
同事关系就是现实的纯粹的合作关系,我们到公司,不是来交朋友的。虽然融洽的关系能让自己工作得更好,但这只是达成工作目标的工具,不是目的。
你对上司可能有很多情绪,但只应有一种情绪,就是——爱。
团队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成就个人永远无法达到的奇迹。现代社会,没有谁头上带着“没有团队精神”的标签而能在职场发展得顺畅的。
3.稳定的工作才能有良好的积累,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就业不是超市购物,我们根本没有资格按自己的喜好挑挑拣拣。
工作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以内在的、持久的兴趣替代一时的新鲜和热情,是保持工作热情的不二法门。
“滚石不生苔”,频繁跳槽无异于慢性自杀。
4.工作技能是你的安身立命之本。
只要你不是家财万贯的“资方”,那么,你就是一个普通的“劳方”。“劳方”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劳动力。你以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生存的物质资料。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问题就是:提升你的技能,提升你的劳动力可以换取的物资的水准。
技能的习得来自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简单重复的工作。完成“边际工作”(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会让你得到“边际能力”,持续的边际能力的获得,会让你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是社会新人,这本书在这几个方面能向你提供有效的帮助:
- 理解职场,理解职场生存哲学;
- 建立合理的对待工作和公司的态度;
- 培养专业的行为准则,包括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和人际能力;
- 消除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调整到相对务实、谦卑、低调的状态来进入公司;
- 顺利融入职场,成功建立自己的专业形象;
- 减少你进入社会时的不适应和可能蒙受的伤害。
最终,给你的职场生涯一个出彩的开场。
给职场老手:跟工作伤害说“不”
如果你一直工作得很快乐,你就完全不需要看这本书。如果情况并非如此,可能你会接受这样的说法:能让工作变得快乐,需要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培养。
能达到快乐的人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能工作得快乐,也需要培养一种境界,获取一种能力。
曾有朋友说:这是什么世道,连快乐都需要学?
快乐不需要学吗?科技越进步,我们真的越快乐了吗?
2008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关于快乐的,这门课在哈佛雄踞“王牌课程”之位,专家们说,也许,这还仅仅是这门课风靡世界的开始。
有人说,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焦虑的10年,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则是忧郁的10年。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如影随形,侵扰了人们的生活。
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发病的平均年龄也从那时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更多的国家,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快乐,而到了2005年,感觉很快乐的人只剩下36%——与此同时,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专家曹芬元曾在报告中指出:“从临床观察上看,这几年中国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各类心理疾病患者以及被心理疾病困扰的人数都在增多。”
精神病学专家郑良缘透露,北京市作为精神疾病高发地区,各种精神、心理障碍人群超过100万;2008年,成都市有严重心理疾病患者12万,中等患者21万;2006年3月,西南民族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结束了一次为期3年的心理调查,数据显示,成都高校大学生有自杀倾向的比例高达3%!
2009年9月的调查数据更加让人触目惊心:中国目前各类精神疾患超过1亿人,抑郁症患者3000万!
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大城市,1亿和3000万,意味着什么?我们周围的人当中,有多少已经患有精神疾病?
在心理疾患的产生和缘起中,工作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清醒时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工作,可是,在工作中,大多数人感觉到的不是快乐,而是疲惫和受挫。
工作中,我们常要面临:
- 总是不高兴的上司;
- 永远达不到的工作指标;
- 敌对的同事;
- 以自我为中心的客户;
- 反复解决同一问题,却没人看到自己的成效;
……
我们经常会心情压抑,肌肉疼痛,睡眠不足,早上提不起精神起床。甚至想离开这家公司……
面对这么多问题,快乐工作还可能吗?
可能,不但可能,而且看起来还是必需的,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既然我们必须花费这么多时间——而且是我们最好的时光在工作上,我们一定要让自己工作得快乐。否则,我们的人生该是何等的黯淡。
如果工作让你不快乐,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
- 调整对工作的感觉,发现工作的乐趣,找到快乐工作的方法;
- 培养对自己所在公司的认同,减少“认知失调”带来的刺痛和创伤;
- 建设性地处理人际关系,享受工作中的温暖和关爱;
- 处理工作中的伤害;
- 通过改变思维,改变对现实的理解来改变情绪、调整感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