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正声初起:早期桐城派作家研究
师雅惠更新时间:2025-04-24 18:48:37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一般认为,清代桐城派的真正创立,始于乾隆年间姚鼐对“桐城文统”的有意塑造。那么在姚之前,“桐城派”的历史如何?作者认为,从康熙二十五年戴名世、朱书等拔贡入国子监开始,到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南山集》案发,这二十多年间,文坛上曾有一个以戴名世、方苞为核心的江南士人团体。相近的籍贯、趋同的志向、重叠的经历、深厚的交谊,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富有影响力和传承性的作家群体。全书从时代背景、文体论、作家论三个层面,对这一群体的文学活动进行了描述,充分展示了他们在“狠杂供悦之文,雾塞一世”之时,力求“正声”的动机和实践。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正声初起:早期桐城派作家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
- 后记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何焯的古文批评——以《义门读书记》中的韩文批评为例
- 第二节 作为选家的何焯
- 第一节 吴中名士,都门“朝隐”——何焯生平及交游考述
- 第十一章 何焯的文章批评与文学观念
- 第四节 “义法”说的内涵与价值
- 第三节 一义相贯与纵横分合:文章之基本法度
- 第二节 古文之“气象”与“境界”
师雅惠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尤利西斯》的认知诗学研究
本书借用认知诗学的诸多理论,如认知语法理论、认知突显理论、认知隐喻理论、认知叙事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尤利西斯》在话语和叙事层面的语言创新艺术和叙事技巧,以及其认知语用功能和认知叙事功能。本书建立了一个基于认知诗学理论、由话语和叙事两个层面组成的认知分析框架。从话语层面讨论突显的语言表征形式,如非言语声音、词汇创新、文体仿拟、认知隐喻、认知思维风格等层面的认知阐释,揭示乔伊斯文学语言的本质特文学20.2万字 - 会员
张少康文集·第七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下)
本书收录了《苏轼和北宋前期的文学理论批评》《黄庭坚和北宋后期的文学理论批评》《南宋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发展》《金元的文学理论批评》《明代复古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明代的戏曲理论批评》《王夫之和叶燮的诗歌理论》等文章。文学43.9万字 - 会员
家族关系与国家认同:福克纳后期小说研究
本书在小说叙事理论框架内,借用社会历史批评,选取美国现代作家威廉·福克纳后期(1942—1962年)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方家族变迁主题及其罗曼史的形式特点,辨析人物国家认同机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历史隐喻。福克纳这一时期的创作将社会理想置于南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中间地带,深刻揭示南方家族揉入的异质性,用乐观的笔调描述混血对家族生命力的积极意义。本书突破了黑白种族、贫富阶级的二元阐释范式,通过对人物时间文学15.5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史论稿
本书搜罗宏富,自远古神话传说始,到晚清文学终,详尽考察了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从萌蘖、成形、成熟到最后完成的历史变迁,以及诸种变迁的内外因素。本书的要旨在于围绕命运与偶然、漂泊与危机、欲望与追求、退守与进取、今生与来世等命题,揭示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叙事模式、艺术特质与民族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凸显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形态、情感价值取向,特别是在自然认知上的观念嬗变,也即是借海洋的镜子映照人类精神不断创造更新的历文学21.1万字 - 会员
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文学空间研究
本书立足于连接“文学”与“地理”的“文学空间”,从“文学空间”的“外层空间”进入“内层空间”最后到文学史意义,研究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文学空间,重点探讨了空间与小说家都市体验、空间与小说中的文本空间、空间与小说空间叙事等内容。文学27.4万字 - 会员
佐藤春夫与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以《车尘集》为研究视角
佐藤春夫既是日本近代著名诗人、作家,也是与中国古典文学渊源深厚的评论家、翻译家,尤其是其中国古典翻译诗集《车尘集》,一直受到日本读者的好评。本书以《车尘集》为例,研究佐藤春夫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主要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佐藤春夫的多重文学家形象。第二部分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语境入手,综合考察了《车尘集》的成书背景。第三部分在梳理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证了《车尘集》原典底本的由来。第四部分从文学16.2万字 - 会员
晚清海外竹枝词考论
本书是对晚清时期(1840-1911)中国人所作的海外竹枝词的研究,以欧美部分为主。书中追溯了唐代以来的竹枝词传统和海外竹枝词的源流,考察了晚清海外竹枝词的研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吴樵珊、斌椿、陈兰彬、袁祖志、张祖翼、潘飞声、王之春、潘乃光、张芝田、张煜南等十位作者的作品。作者对失传的文献做了钩沉,对主要作品做了考校和笺释,清理了一些相关的史实。在意义方面,作者力求超越近代化研究模式,从中文学24.6万字 - 会员
创造社漫论
本书是一部记录作者文学研究生涯的著作,概论篇从创造社的异军突起、创造社的分期以及创造社从鼓励多元发展到独尊普罗文学的文艺思想入手,谈了创造社的历史,创造社的分期和创造社的文艺思想的有关争议以及创造社的创作活动等;郭沫若篇包括有关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前言、编后,以及郭沫若名诗鉴赏、对郭沫若作品的具体研究以及研究郭沫若应采取的立场态度等问题;其他作家篇涉及创造社元老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从其作品以及文学27.5万字 - 会员
从民族主义走向世界主义:多维视野下的叶芝研究
人们都熟悉叶芝感人肺腑的情诗《当你年老时》,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叶芝初次为中国人所知时,他是爱尔兰民族文艺复兴运动的一员,并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戏剧运动和诗歌创作。多面的叶芝需要多维度的视野去考察,本书从后殖民文化理论、后殖民翻译理论、后殖民生态批评、后殖民女性主义、东方主义、世界主义及比较文学等多维视野对叶芝的诗歌、戏剧和文论进行阐释和研究,呈现给读者集诗人、戏剧家和文化民族主义斗士为一身的叶芝文学1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