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一带一路”国家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
杨利慧主编更新时间:2022-11-18 15:00:3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设有“非遗促进乡村振兴:理论探索”“非遗促进乡村振兴:实践与经验”“社区的主体性与乡村振兴”“遗产旅游与乡村振兴”等九个专题,收录了《政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过去是迷信,现在不同了”:振兴越南北部偏远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身份——以越南安沛省文安县岱依族为例》等文章。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一带一路”国家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会议简讯 “‘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师大举行
- 附录
- 生态的生活方式:“非遗”活化再生的内生动力
- “借礼行俗”与“以俗入礼”:胶东院夼村谷雨祭海节考察
- 民俗传统与乡村振兴
- 九 非遗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
- 族谱叙事与乡村治理变迁
- 从“遗产”到“资源”
- 话语转换:地方口头传统的“在地化”
杨利慧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武陵山实践
本书关注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形条件、气候水文、生物分布等自然生态之间,与人口、民族分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社会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系统的内在逻辑,旨在通过重建动态、完整、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促进武陵山片区体育非遗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文化18.7万字 - 会员
一捻芳华:非遗绒花教程
绒花制作技艺历经千年传承,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藏。本书不仅是一本绒花技艺入门教程书,更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匠人精神。作者刘梅拥有40年绒花制作经验,图书文字翔实,从选材、工具、蚕丝染色到打尖、传花……完整地记录了传统绒花制作的十几道工序。全书图片1100多张,历时半年拍摄,一步一图,甚至一步多图,作者以第一视角带读者边看边做,尽可能展示古法技艺,让更多热爱传统技艺的匠人能够按图索骥,尽快上手。文化3万字 - 会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5)
本书对2014年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经验,分析趋势,探索路径,其中分题报告对民间文学类,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等的十类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2014年年度热点部分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问题和趋势,提出建设性建议;大事记部分条目式列举了一年来非遗工作的重要文化32.4万字 - 会员
了解中国非遗文化
本书是一本深入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书中涵盖了众多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表演形式,如豫剧的激昂唱腔与生动表演、粤剧的独特韵味与精美服饰、陶瓷的细腻工艺、刺绣技艺的精细、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打铁花的绚烂、火壶表演的刺激、皮影戏的独特魅力、川剧变脸的神秘……通过对这些非遗文化的详细阐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文化3.3万字 - 会员
鲜活的社会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
本书从社会学的“社会记忆视角”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以社会记忆理论、本体理论等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语义分析法、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立足于档案学科,基于档案自身的特性和价值、功用,客观分析非遗建档保护的现实状况,构建了非遗建档的具体流程,研究了非遗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并以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文化13.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武陵山实践
本书关注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形条件、气候水文、生物分布等自然生态之间,与人口、民族分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社会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系统的内在逻辑,旨在通过重建动态、完整、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促进武陵山片区体育非遗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非遗18.7万字 - 会员
鲜活的社会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
本书从社会学的“社会记忆视角”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以社会记忆理论、本体理论等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语义分析法、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立足于档案学科,基于档案自身的特性和价值、功用,客观分析非遗建档保护的现实状况,构建了非遗建档的具体流程,研究了非遗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并以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非遗13.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