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薛西斯大帝:欧亚结合部与希波战争
更新时间:2020-06-24 13:30:39
最新章节:附录 专有名词英汉对照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薛西斯大帝是大流士大帝与居鲁士大帝之女阿托莎的儿子。他在即位后不久镇压了一次埃及的暴乱(前484年),埃及人极其反对波斯帝国的统治。薛西斯大帝继续进行与希腊的战争。他率大军入侵希腊,洗劫了雅典,但在萨拉米海战中被打败。晚年薛西斯一世纵情于酒色,亲信小人,导致波斯帝国内乱。薛西斯一世死于宫廷政变。他的宰相阿尔达班谋杀了他,并拥立(可能是他的儿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为国王。
译者:公文慧
上架时间:2018-06-01 00:00:00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薛西斯大帝:欧亚结合部与希波战争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附录 专有名词英汉对照
- 第十二章 薛西斯返回波斯
- 第十章 萨拉米斯海战一
- 第十章 焚毁雅典城
- 第九章 塞莫皮莱之战
- 第八章 薛西斯进军希腊
- 第七章 希腊的防御准备
- 第六章 多利斯卡斯
- 第五章 横渡达达尼尔海峡
- 第四章 进攻希腊的准备工作
最新上架
- 会员
曾国藩大传(上)
曾国藩出身平凡,没有显赫家世,却凭借不懈奋斗,从一介书生成长为国之栋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布衣到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他是如何面对困难、咬牙立志,是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赤地立新、运筹帷幄,又是如何在功成名就之时保持清醒、全身而退?著名清史专家林乾、迟云飞研究曾国藩二十余年,积累深厚,本书基于扎实的史料,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晚清名臣曾国藩起伏跌宕、逆风飞扬的一传记21.8万字 - 会员
李白的诗歌与生平(域外诗谭译丛)
本书为知名海外汉学家阿瑟·韦利所撰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传记研究。韦利因古典文学成绩优异获得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奖学金。全书以时间为顺序,以作品为线索,描绘了李白的生平经历及其诗歌创作成就。尝试着从社会、历史、文化、文学、宗教、伦理等角度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和思想情感进行分析,虽然在道德上对李白提出了批评,但是在诗歌创作的才华、成就和影响上给予了李白极大地肯定和赞赏。传记7.3万字 - 会员
王阳明与和平史稿
王阳明是心学大家,他文治武功都为后世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其中设立和平县是其文治武功的一大成绩。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阳明设县和平”,讲述王阳明设立和平县的很多历史故事;第二部分是“王阳明巡治和平县”,记述了王阳明对和平县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传记16.8万字 - 会员
华佗:苍生大医的人生传奇
本书结合史料和民间故事,讲述东汉名医华佗的一生经历,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展现华佗为人行医的风采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光彩形象,表现了古代医家救死扶伤的妙手和普救苍生的美德。本书力求达到思想性、历史性与文学性的结合。华佗既是距今千年的真实历史人物,是中医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笔,也活在人们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里。写华佗,学华佗,纪念华佗,实质是学其精神,学其风骨,学其意志,所以书中不仅结合东汉史、三国史和中医史,传记13.3万字 - 会员
杜甫传(2025平装版)
杜甫的时代,是从“开元全盛日”转变为“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的时代。杜甫的一生,是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转变为贫病交加、流离道路的一生。杜甫写他的时代和他自己的生活都是蘸满血泪,沉郁悲哀。但是我们读了他的诗,并不因而情绪低沉,反倒常常精神焕发,意气高昂。因为他那百折不回的乐观精神在字里行间感染着我们。翻开这部诗人写给诗人的心与心交谈的传记,透过冯至笔下情真意切的文字,感受杜甫那颗始终滚烫的传记11.1万字 唐伯虎传
本书是艺术史学者孙炜集10年研究积淀创作的关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全景式传记。提到唐伯虎,我们会想到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形象,也会与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戏说形象联系一处。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究竟什么样?唐伯虎少年得志,却连遭四位至亲离世的打击,悲痛过后府考夺冠,却又因“科场舞弊案”前程尽毁,紧接着又遭继室反目,劳燕分飞……若不深入了解,我们很难将其风流形象与父母早亡、丧妻丧侄、理传记26.7万字- 会员
白居易的生平与时代(域外诗谭译丛)
本书联系中唐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以《旧唐书》白居易本传的相关记载为纲,结合白居易及其友人的诗文作品,叙述了白居易的一生。本书属于历史传记,作者坚持言必有据,不会为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凭空捏造史实或观念。本书在国际上影响颇大,1959年已出日译本,1988年重印,译者为日本著名汉学家花房英树。本书具有较强的出版价值,以海外汉学家视角了解中国古代伟大诗人,有利于增进文化交流互鉴。传记15.1万字 - 会员
荀子(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荀子是战国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的大师。荀子在总结儒家思想并与诸子百家学说相辩难、相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论学说,为世所熟知者如性恶论、法后王等,而他更重要的思想可能是对礼义的推崇。但是荀子的生平事迹存在诸多疑点和争议,其生卒年不易确定,游学稷下、入秦论政、在赵议兵、任兰陵令、授徒传经等大事也仅知梗概,时间、细节皆无从考证。本书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展开合理想象,传记5.1万字 - 会员
张履祥评传
张履祥,作为明清之际的“理学真儒”,他是清初“尊朱辟王”的先驱和“践履笃实”的民间理学代表,在中国儒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第一,张履祥是明末清初“尊朱辟王”的先驱。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他是“清儒中辟王学的第一个人”。第二,张履祥是清初朱子学的先导。唐鉴在《清学案小识》中将他与陆陇其(1630—1692)并列于《传道学案》卷一,也称之“朱子后之一人”。方东树评价“近代真儒,惟陆清献公及张传记29.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