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更新时间:2019-09-29 12:48:41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在全球化进程中,虽然以茶叶为饮料的习惯源于中国,经陆路与海路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但在东方与西方,却由于本身传统文化的不同、环境的相异而产生了不一样的饮茶文化。西方是以英国为典型的红茶文化,此红茶文化飘逸着贵族的布尔乔亚的气息,带着重商主义的色彩,促使欧洲强权为了满足对红茶及其佐料蔗糖的需求,不惜伸展帝国主义的魔掌,在当时所谓的“落后”地区一而再、再而三地制造殖民地,展开商品掠夺和人身买卖(奴隶)的活动。影响所及,中国茶贸易之开始发展、鼎盛、衰微,皆受制于外国市场。在1875年以前,由于中国是世界首要产茶国,故外国市场对中国茶之需要极大,在中国之外商纷纷争运茶,相关的通商口岸因此繁荣。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中国的市场价格有时甚至高于外国市场之行情,外国市场虽然影响中国市场之波动,但仍有限度。而中国茶中间商人为趁机谋利,乃大量粗制滥造,以致降低茶之质量。支配贸易的外国商人为确实能获得价廉物美之茶,于是向印度、锡兰与日本发展茶栽培业与投资制茶工厂,强使亚洲茶生产国发生竞争。1875年以后,印度与日本之输出量渐增,1880年代初以降,中国茶终于由卖方市场的位置转变到买方市场的位置,外国商人逐渐放弃中国茶贸易。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3-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百村调查丛书·号营村:屯堡村社教育
本书将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号营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由生计教育、礼制教育、习俗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进行整体性考察,论述了这一教育体系得以建构并延续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提出了“文化襁褓”和“村社教育”概念,试图发现屯堡村落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在城乡互动中实现转型发展与振兴的内生性资源。并从横向角度与泥河沟村的乡村复育、田字格的乡土人本教育、岩寨村的民族社会教育进行开放性对话,从而赋予经济27万字 - 会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作干村卷: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
作干村位于青海省互助县林川乡,是河湟地区一个脑山偏远村庄。本书分析了作干村所在地区和作干村的基本情况;探讨了该村人口与劳动力流动情况;在村庄调研和入户走访的基础上,研究了村庄农业生产与经营、农户家庭收入与支出、村民家庭和社会生活、村民社会保障等情况;了解了村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和措施,并重点研究了作干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进展情况、实施效果、影响与存在问题。经济7.8万字 - 会员
世界能源清洁发展与互联互通评估报告2020:非洲篇
当今,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以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紧张等挑战。非洲未来将出现较大的能源需求,而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是实现非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和电力互联互通,保障能源供应、优化用能结构、降低用能成本,是解决非洲各国普遍存在的能源困境的重要手段。本书提出世界能源清洁发展及互联互通综合指数,对54个非洲国家的清洁能源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和深入研究,分析其基础经济11.6万字 - 会员
2023—2024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蓝皮书
本书在总结全球及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领域发展、重点区域、特色园区、企业情况、政策环境、热点事件等多个维度,对2023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进行剖析,并对2024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形势进行展望。本书可为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相关企业和研究人员把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脉络、研判其前沿趋势提供参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注重研究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持续发挥对政府机关的支撑作用经济13.2万字 - 会员
浙江时尚产业调研与品牌发展路径
本书针对浙江时尚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了具体分析,共分为五章,分别从浙江时尚产业链发展现状、发展瓶颈、发展路径、发展前景与展望四个角度入手,介绍了中国时尚产业中的浙江、浙江时尚产业链布局及重点品牌情况、浙江时尚特色小镇情况等,并对浙江时尚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与路径展开了探讨。经济9.1万字 - 会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白石口村卷:乡村旅游扶贫的经验与路径
白石口村是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白石山脚下,地处山区。受地形、耕地及交通等因素影响,贫困人口较多,2015年前约占总人口的71.37%。本书介绍了白石口村主要贫困问题、制约脱贫的主要因素、旅游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定量分析了该村贫困现状、特征及主要原因,阐述了该村实施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思路、做法和经验。经济8.4万字 - 会员
“城市—景区”双驱型乡村发展路径选择与形成机制
本书将乡村发展置于城市、景区互动发展的整体框架中,试图从生产要素、区域空间结构、路径依赖等理论视角,剖析乡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流动重组,分析乡村与城市、景区交互过程中乡村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变更,阐释乡村打破单一路径依赖形成路径分异的动态过程。经济12.8万字 - 会员
明清以来美洲粮食作物经济地理研究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玉米、番薯在南方山区推广最快的阶段,之后才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发挥了巨大功用,在南方平原地带,则一直建树不多;最终在南方形成了西部山区玉米种植带和东南丘陵番薯种植带,虽有交汇,分庭抗礼,边界在湖广、广西。北方玉米、番薯推广更晚,光绪以降的清末民国时期才有较大发展,最终奠定了一般粮食作物的地位,然地位仍并无二者在南方山区之地位,玉米胜于番薯,尤其在春麦区番薯几无踪迹,玉米在北经济17.5万字 - 会员
自述·朝话·乡村建设大意
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改良主义实验,它希望在维护既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倡导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务和移风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趋衰弱的农村经济,刷新中国政冶,复兴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实践层面,“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通常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措施密切相关,并经济17.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