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去工业化的发生机制及影响研究
杨成林更新时间:2019-07-22 15:33:10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去工业化发生机制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是围绕着资本逐利的本质来展开的,它不仅将去工业化的不同成因纳入进来,而且还进一步地探讨了去工业化的更深层次的根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制造业的生产过剩以及由此引起利润率下降。这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之一。其次,本文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历史发展的实践,对去工业化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些影响从经济增长到经常账户的收支失衡,再到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主权国家债务危机等各个方面。第三,本文在对去工业化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的“再工业化”能否取得成功进行了分析。这一分析不仅适用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策略,而且也适用于2008年危机爆发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再次提出的“再工业化”策略。这又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之一。最后,本文也对中国经济去工业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如何避免出现去工业化,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去工业化的发生机制及影响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结束语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节 中国避免去工业化的对策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的去工业化问题
- 第一节 中国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现有对策及其反思
- 第七章 中国经济去工业化的可能性及对策
-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节 传统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演变模式反思
- 第三节 再工业化的思路和路径
杨成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科技发展与战略
本书从“科技创新的国际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支撑新发展格局”“科技治理与话语权建设研究”“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面向伙伴关系的国际科技合作”“统筹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等多个科技创新问题展开分析,旨在为科技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社科34.6万字 - 会员
北大公开课:北大才斋讲堂精华集
本书收录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经济运行的几个问题》《美学的基本理论与北大的美学传统》《科学研究贵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以语言研究为例》《“文学”如何“教育”——关于“文学课堂”的追怀、重构与阐释》《走进分子世界——从分子磁性谈起》等文章,是从已出版的《北大才斋讲堂》系列学术演讲(第一辑至第三辑)的内容中精选而成的。社科19.3万字 - 会员
西方城市管理思想与流变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相较于广袤的乡村,城市有着巨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和医疗的需求,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成为各色人寻梦的天堂。“城市化”成为人类活动空间变迁的主旋律。在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的浪潮愈加凶猛,见证了复兴,也带来了诸多困境和难题。本书希望通过梳理西方城市管理的相关思想和观念,探索通向美好城市的各种路径和可能性。社科18.5万字 - 会员
美好生活视域下的乡村民生改善研究
本书从乡村教育、住房、医疗卫生、养老等问题出发,指出新时代乡村民生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治理要以民生改善为重要抓手,检视当前民生发展中的新情况、新要求、新趋势,努力提高乡村民生水平,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发展要求,使乡村更有韧性,人民生活更美好。社科22.6万字 - 会员
乡村振兴视域下柑橘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社员服务利用的视角
该选题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农民合作社生产性服务利用及其对社员福利的影响”(编号:CR2128)研究成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本书以四川柑橘合作社为例,基于社员服务利用的视角,尝试搭建“服务利用——社员福利”分析框架,深入剖析社员服务利用的理论逻辑,系统分析服务利用对社员福利的影响机理及大小。本书从利用决策和利用程度两个社科12.1万字 - 会员
社会治理的经络
本书是一部着重考察社会治理体系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的著作。书中分析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和运行过程,探讨了社会治理赖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社会治理中的权力、规则、道德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全球化、后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把握了社会治理体系及其功能的变动。书中探讨了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控制模式向合作模式转变的状况,认为服务型政府将成为合作行动体系中的主要行动者,将通过引导的方式去与社社科36万字 - 会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本书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改革开放38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本身进行哲学思考,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实践论、创新论、目的论、发展论、历史论等视角全面反思和追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现由“文本形态”的建设哲学向“叙述形态”的建设哲学转变,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供哲学思考,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社科29.5万字 - 会员
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二十周年精华集
本书收录了《“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我们的全球文明》《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一个多元与多重文明的世界》《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等文章,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进行跨学科融合,探讨了文明的对话、变化的世界、共同的挑战、大学的责任四大主题,并形成三张学术名片,即北京大学引领全球大学交流合作网络构建的“国际学术名片”、北京市引领国际化都市建设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名片”,以及中国引领全球文明倡社科12.6万字 - 会员
走在祖国大地上:北大选调生的乡村振兴实践(上册)
本书讲述了多位北大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的所见、所为、所思和所悟。全书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实践”主题,以“党建引领、多元治理”为主要内容,各篇文章的作者以自己所在基层单位乡村振兴实践为案例,悉心观察,深入思考,结合理论知识和政策文件,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经验思考及存在的问题。社科11.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管理学
本书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结合当今颇具典型性的管理实践,贯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既保留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又吸收了管理研究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社科总论29.5万字 - 会员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
本书博采众长,吸收了国内外管理领域的成果,对现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重点阐述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等管理职能,使读者理清管理脉络,学会管理方法,掌握管理技巧,提升管理能力。社科总论28.3万字 - 会员
什么是技术
“技术”,正如中世纪的“上帝”一样,已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然而,这个占支配地位的“技术”究竟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技术是媒介,是可学习的东西,不止体现于令人惊奇的事物,更体现于让事物变得寻常的力量。这是一部技术史与技术哲学交相辉映的书,可谓史中有哲、哲中有史。本书从技术与科学、技术与现代、技术与未来等方面深刻剖析技术的含义,并特别开辟一章技术与中国,谈技术对我们生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此外,作者社科总论9万字 青年管理者:管理理论、实践历练与学问修养
《青年管理者》一书系统介绍了中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并聚焦战略、组织和文化这三个核心领域,结合作者多年从业经验,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实践启示,同时针对青年管理者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如何洞察人生等哲学问题,给出了诚挚而有穿透力的建议,帮助青年管理者生动系统地建立起现代管理学的知识基础并有效地付诸实践。全书包括涵盖管理和管理者的基本概念、中西方管理理论的演进历社科总论36.9万字- 会员
数字人文(2024年第1期)
《数字人文》辑刊2024年第1期,共计收录文章13篇,总计约30万字。本期设置七个专栏,以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为中心,涵盖社科、艺术、教育等多学科,择取运用数字资源、方法和思维解决人文问题的优秀学术成果及相关资讯汇集成刊。本期秉承创刊以来的收录规则,栏目设置更趋稳定,学术质量不断提高,编辑风格更加成熟。社科总论1.4万字 - 会员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第五辑)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历了重要的经济—社会转型,如何重新认识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也成了社会科学研究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期辑刊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进行理论探索,着重刊发对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研究文章,是北京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在现代政治学学科在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社科总论19.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