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邓小平实录3:1966—1982(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
李新芝主编更新时间:2018-09-21 15:23:31
最新章节:第55章 拨乱反正(1976—1982)(35)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倾力创作,收录了邓小平的秘书、同事、战友等身边人的一手资料,真实还原了领袖人物之间的交往、关系,以及重大事件的策划、发生始末,深度披露了邓小平在历次战争、革命、运动中起落的真相,全景式描述了邓小平的改革心路与实践历程,以及中国建设、外交大战略的形成。本卷为第三卷,讲述了1966—1982年邓小平经历文化大革命、阐述“三个世界”理论、与“两个凡是”斗争、平反冤假错案、出访日本和美国、关注三峡工程等经历,同时记录了邓小平与刘少奇、叶剑英、尼克松、基辛格、丁肇中、金庸等人的交往与情谊,以及邓小平治理漓江、参观毛泽东旧居、救戏、开放414招待所、参观兵马俑等逸闻趣事。
品牌:磨铁数盟
上架时间:2018-09-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磨铁数盟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邓小平实录3:1966—1982(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版)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55章 拨乱反正(1976—1982)(35)
- 第54章 拨乱反正(1976—1982)(34)
- 第53章 拨乱反正(1976—1982)(33)
- 第52章 拨乱反正(1976—1982)(32)
- 第51章 拨乱反正(1976—1982)(31)
- 第50章 拨乱反正(1976—1982)(30)
- 第49章 拨乱反正(1976—1982)(29)
- 第48章 拨乱反正(1976—1982)(28)
- 第47章 拨乱反正(1976—1982)(27)
- 第46章 拨乱反正(1976—1982)(26)
李新芝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群书治要: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分册)
《群书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编撰的一部资政巨著。它依经、史、子三大类,上始先秦,下至晋代,辑录六经、诸史、诸子中所载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万字。全书体例清晰,宗旨明确,注重实效,兼顾文采,取舍精当,紧依“资政治国”的编撰目的选文,既保留了所引原书的体例,读之能够见本知末,探究事物发展的始终,同时也适当对所选之文做了裁剪拼合,使文章更为紧凑,论点更为清政治42.2万字 - 会员
群书治要: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五册)
《群书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编撰的一部资政巨著。它依经、史、子三大类,上始先秦,下至晋代,辑录六经、诸史、诸子中所载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万字。全书体例清晰,宗旨明确,注重实效,兼顾文采,取舍精当,紧依“资政治国”的编撰目的选文,既保留了所引原书的体例,读之能够见本知末,探究事物发展的始终,同时也适当对所选之文做了裁剪拼合,使文章更为紧凑,论点更为清政治229万字 - 会员
群书治要: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二分册)
《群书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编撰的一部资政巨著。它依经、史、子三大类,上始先秦,下至晋代,辑录六经、诸史、诸子中所载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万字。全书体例清晰,宗旨明确,注重实效,兼顾文采,取舍精当,紧依“资政治国”的编撰目的选文,既保留了所引原书的体例,读之能够见本知末,探究事物发展的始终,同时也适当对所选之文做了裁剪拼合,使文章更为紧凑,论点更为清政治49.4万字 - 会员
百年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该书是王伟光教授的最新作品,收录了他2019年初至2022年初,主要是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关于学习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和宝贵经验的相关文稿,共34篇。一些文章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求是》《瞭望》《旗帜》等重要期刊上,还有一些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重要新闻媒体上。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政治28.5万字 - 会员
群书治要: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五分册)
《群书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编撰的一部资政巨著。它依经、史、子三大类,上始先秦,下至晋代,辑录六经、诸史、诸子中所载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万字。全书体例清晰,宗旨明确,注重实效,兼顾文采,取舍精当,紧依“资政治国”的编撰目的选文,既保留了所引原书的体例,读之能够见本知末,探究事物发展的始终,同时也适当对所选之文做了裁剪拼合,使文章更为紧凑,论点更为清政治41.4万字 - 会员
中国政治史讲话
本书为中国著名教育家、理论家、社会活动家钱亦石先生的遗著。全书共六章,讲述了中国政治史的分期和研究方法,分述中国自原始社会至唐朝的政治发展史。除绪论外,其余五章按政治制度划分,即无政治制度时期、氏族政治制度时期、封建政治制度时期。全书从历史的角度切入,分析了无政治制度的原始社会、产生政治制度的氏族社会、封建社会(涉及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高屋建瓴地探讨了中国政治史。文笔流利,生政治14.4万字 - 会员
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
本书从制度层面讨论了南宋馆阁的历史沿革及馆职设置、馆职选任和召试除职状况,呈现了南宋馆阁图书之府的重建过程与策略功效。以详实的数据论证了南宋馆阁的育才功能,揭示了馆阁文人与国家科举之诸种关系。比较分析了两宋馆阁制度的继承因革,并揭示赓续变化的因缘契机。文学层面,重点考察了南宋馆阁策论的考试要求和对策实状,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多元触动。论述了馆阁文人个体和集体的文学活动、文化行为与南宋整个文学生态、政治政治24.9万字 - 会员
地方政府行为对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意愿影响研究
本书立足社区养老实践,以地方政府影响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意愿为切入点,构建了地方政府行为影响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意愿模型,运用成都市的样本数据分别对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该模型的假设路径关系是否有效,对地方政府行为的修正和完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书导向正面积极。本书共9章,第1章至第3章分别对本书的选题背景意义、现有文献和理论基础进行了回顾和阐述。第4章至第8章为本书的核心研究政治12.8万字 - 会员
唐代科举与文学
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进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设置、内容沿革、贡举、举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动,探讨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学风气、社会风尚等的影响。其以史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办法,综合考察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并着力重现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在研究史上开一时风气之先,影响深远政治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