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公共管理评论(2017年第1期/总第24期)
巫永平主编更新时间:2019-01-04 20:17:44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公共管理评论》常设“论文”、“评论”、“教育”、“书评”四个专题,“论文”专题发表原创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评论”专题刊登对学术流派、学术理论、学术观点和学术发展状况的评论文章以及学术会议或其他学术活动的介绍和评论文章;“教育”专题刊登探讨公共管理学科与教育发展方面的文章;“书评”专题刊登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及其相关领域新近出版的中文和外文著作的介绍和评论。
上架时间:2017-04-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公共管理评论(2017年第1期/总第24期)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 Public Policy in Light of Individual Irrationality:Review of th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5:Mind Society and Behavior
- 考虑个体非理性的公共政策——评《2015年世界发展报告:思维、社会与行为》
- Research on the Ideology of Social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arl Mannheim: Reading Man and Society in the Age of Reconstruction: Studies on Modern Social Structure
- 卡尔·曼海姆视野中的社会技术思想研究——读《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现代社会结构研究》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the Success of Virtual Government: Building the Virtual St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 信息技术、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何以让虚拟政府成为可能?——评《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
- Conceptual Distinctions between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A Critical Comment on Ikujiro Nonaka and Hirotaka Takeuchi's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 经验与知识之辩——对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如何创造创新的动力学》一书的批评性解读
- Joel S. Migdal's State in Society: Studying How States and Societies Transform and Constitute One Another
巫永平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制度均衡: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演变与创新
本书从制度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视角研究中国环保公众参与机制,运用制度均衡理论对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人大机制、政协机制、行政机制和司法机制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进行全景式扫描与深度呈现。从环保公众参与的主体、客体、渠道与程序多维度分析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的供需数量均衡、结构均衡和内容均衡的样态,并阐析制度供需非均衡的成因。政治21.2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成就,总结宝贵经验与启示,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收录了魏礼群同志近些年来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思考。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新时代与社会治理新部署、中国梦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征程与社会治理新实践三个部分,具有重要的理政治20.3万字 - 会员
面向“三农”问答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本书以“三农”信息资源服务为目的,研究了“三农”信息资源服务的理论和实现技术;分别研究了“三农”概念簇的知识表示、基于混合策略的“三农”FAQ系统、面向“三农”问句分类,以及面向“三农”的答案抽取等关键技术;构建出面向“三农”问答系统。本书将问答系统融合到“三农”信息资源服务中,为我国“三农”信息资源服务提供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对拓展信息资源服务理论具有积极意义。政治8.4万字 - 会员
大数据与公共服务
本书作为2018年贵阳“数博会”的成果之一,围绕“大数据与公共服务”主题,重点研究了数据开放共享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大数据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功能机制和运用策略,介绍了大数据运用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对我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及数字政府建设等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政治23.7万字 - 会员
监察调查的法治逻辑:以涉罪被调查人的权利保障为视角
本书以涉罪被调查人权利保障为视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分析工具,对监察委员会调查权这一横跨多领域的主题进行了研究。政治17.7万字 - 会员
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保制度设计
本书首先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对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政策进行介绍,并对目前京津冀地区社会保险的协同发展现状进行阐释;其次,结合欧盟、加拿大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区域社保一体化实践经验和国内其他地区区域社保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为京津冀社保区域一体化提供经验和启示;再次,对京津冀三地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成果进行总结,将社保协同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有机结合,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分析三地社保协同发展所存在的政治8万字 - 会员
目标治国:官员问责、绩效差距与政府行为
目标无处不在,组织和个人都会设立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目标。中国各级政府重视目标责任考核,并建立了目标治国体制。目标治国体制既令各级政府铆足了劲发展经济,也导致数据注水、短期主义和本末倒置等负面行为。不理解目标治国的过程与特征,就无法理解中国政府的行为逻辑和治理绩效。本书通过历史追溯、国际比较、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系统研究了目标治国的起源、特征、过程与影响,刻画和解释了目标治国的前因后果。政治11.8万字 - 会员
新中国民族工作研究(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资源,将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纲领和方针付诸实践。通过开展一系列民族工作,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各少数民族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本书对新中国初期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盘点,认真总结和吸取该时期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与教训,这对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政治20.6万字 - 会员
国家的双重角色:发展与转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本书探讨国家在创新经济系统发展与转型中的双重角色,通过引入政治经济动力学解释,构建面向发展与转型问题的分析框架,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工作者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创新转型任务提供理论参考。政治24.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