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新媒体与社会(第18辑)
谢耘耕 陈虹更新时间:2019-01-04 23:48:44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辑“专题策划”聚焦“新媒体语境下的多元参与与社会治理”,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影响政府进行政策回应的要素、中产阶层在网络社会中的群像演变特征及其对舆情治理的影响、“高考”议题在媒体报道中的话语建构等;“学术沙龙”重点关注媒介研究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测量,聚焦于对媒介使用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的量化研究。“个案研究”重点关注国际网络空间建构与国家形象传播,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给传统文化形态带来的全新表征与影响。
上架时间:2017-07-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新媒体与社会(第18辑)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 《新媒体与社会》辑刊征稿启事
- Thinking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Universal Network Ethics under the Flood of Moral Relativism
- 道德相对主义泛滥下建构跨国网络伦理思考
- 他山之石
- A Study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R + Era”
- “R+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传播研究
-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nd the Regional Image Communication of Changbai Mountain Culture
- 虚拟现实技术与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
- On the Change of the Living Form of Advertising in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Environment
谢耘耕 陈虹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担了为学术成果研究提供知识服务和学术成果交易、传播的功能,是学术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环节。繁荣中国学术出版必须抓住机遇,坚持学术出版的专业化。重新定义学术出版,着力提高学术出版门槛,打造新的学术出版生产链条;重新构建学术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分类标准和知识分类体系;建立学术“旋转门”机制,培养专业的学者型、复合型编辑人才,真正发挥学术编辑内容价值发现者社科15.1万字 - 会员
行进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北京,既是曾经的古都,又是现代的首都。“千年古韵”与“创新发展”两种属性的碰撞交融最终凝聚成为“四个中心”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北京城市形象的建设与传播则是实现这一定位和建设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本书从媒介研究、传播研究和受众研究三个角度入手,对北京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社科14.3万字 - 会员
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第二版)
本书选择了74位在西方传播学术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欧美学者,从学术生平、主要理论(方法)贡献、对传播学学科建制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社科32.8万字 - 会员
电视纪录片发展与社会变迁
《电视纪录片发展与社会变迁》一书以“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构包括叙事模式、美学特征、制作模式、传播策略与效果这四个维度的多维度纪录片研究框架,将纪录片引向文化研究领域以及传播学研究领域,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解析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巨大价值。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模式,第二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影像美学,第三章社科10.4万字 - 会员
北京城市形象传播:新媒体环境下的路径选择研究
作为首都,北京在运用和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和增强软实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承担着文化发展和增强软实力的传播重任。本书城市传播中信息传播渠道——“媒介”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与互动,关注和讨论了如何在日常传播及重大活动中选择、利用适合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体,以实现有效的媒体组合。社科12.7万字 - 会员
总编视角: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15年4月20~24日,“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港澳地区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华文学术期刊界知名主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可谓名家荟萃,成果丰硕。与会嘉宾围绕“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与战略”“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华文社科学术期刊与国际化”等专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本书即此次研讨会论文结集。社科44.8万字 - 会员
建设性新闻实践:欧美案例
建设性新闻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较之于传统新闻学,建设性新闻强调的是从关注现象,到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告知信息,到参与对话、推动社会发展,赋予新闻信息以社会意义和公共价值,从而提升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本书精选了当前欧美建设性新闻发展中的数十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希望为中国的建设性新闻发展提供思考,进而产生共振、形成互鉴。社科17.8万字 - 会员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士人在商业社科23万字 - 会员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
本书依托于作者收藏的原版《北洋画报》及全套影印版《北洋画报》,以“画”为挈,以画报故纸为本,分“画世象”“画新知”“画斯文”“画体魄”、“画氍毹”“画笙歌”“画光影”“画丹青”八章,细细爬梳了《画报》上的相关信息,从中可见1920年代~1930年代中国北方的声光影色、人间百态。画楼,以画为楼,是当年“北画”同人的自况。1920年代的中国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将设计之美与其蕴含的历史信息社科1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