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周一良更新时间:2015-04-22 00:23:37
最新章节:第28章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收入了作者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的几乎所有有代表性的论文,基本代表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文章大致按年代顺序编排,上编多写于1949年之前,下篇大都写于20世纪70年代后。包括《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学》、《论诸葛亮》、《论梁武帝及其时代》及有关魏晋南北朝史学的一组论文,以及关于官制、礼制、词语的考证文字,均可见作者对魏晋南北朝史多方面的贡献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0-06-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周一良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君主、道学与宋王朝
本书从君主支配、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两个议题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态的特点。上篇先从史料中提炼了“枢机”与“委托”两种中国古代君主支配的基本模式,进而用“双重委托”概念为南宋晚期政治史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下篇将道学政治理论分为“明明德”“新民”两截,分别探讨其对南宋政治实践的影响。历史22.4万字 - 会员
谢涛说大秦(壹)
《谢涛说大秦(壹)》以秦嬴崛起为起点,以《左传》《史记》等正史作为基础,以通俗的笔法讲述了从伯益辅佐大禹治水到秦穆公成为西戎霸主这段历史。这其中,有秦嬴作为夏商两朝贵族的辉煌,有周天子式微后秦嬴作为救驾功臣崛起,有秦国与中原诸侯的纠葛,有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骄傲……历史12.6万字 - 会员
中国不会亡:抗日特工绝杀行动
在八年的卫国战争中,除了碟血疆场的烈士之外,中国的特工人员,也曾在敌后与日伪展开激烈较量。旅日历史学者萨苏,在日本生活十几年,深知这是一个细致到令人难以承受的民族。当这种细致与法西斯的残忍凶狠结合起来,可以想象将给中国的抗日军民带来怎样的伤害,也注定了我特工人员在敌后的行动何等艰难而危险。本书就是作者从日本史料,从“敌人的眼睛”里,发现和记述的中国抗日特工鲜为人知的史实,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抗战时期历史12.1万字 - 会员
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第1辑)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办的“第一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的成果结集。“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倡导“大民国史”研究,内容涉及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论坛既鼓励青年学者研究思考关乎中国近代历史走向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注重选取那些意在开拓新的领域、对前人未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同时倡导青年学者引入新视角和新方法,为民国史学科注入新的思维与历史30.4万字 - 会员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本书追述了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论述了科举在唐代选官制度中的地位变化,对唐代科举制度中常科和制科中一些主要问题、科目选和学校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还探讨了进士科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变化,并对由科举制度发展而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请托行卷盛行、门荫衰落和进士家族、社会等级再编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历史19.6万字 我赴人间惊鸿宴:长安少年行
人气青年作家、译者小岩井首部历史人物志!用极具电影画面感的故事,用几十个历史人物串起大唐最浓墨重彩的历史:帝王、宠妃、储君、名臣、酷吏、英雄、叛将、枭雄、诗人……大唐从高光时刻到危机四伏再到硝烟四起,大唐群星从朝堂到山野、跌宕起伏的命运。我是一名盛唐时期的游侠,仗剑行走天下,是日来到京城,漫步在长安城繁华的市井烟火中。听着来自西域各国的小商小贩们说着蹩脚的大唐官话,我坐在街头咬着烤馕吃着水盆羊肉,历史10.1万字- 会员
谢涛说大秦(叁)
本书是《谢涛说大秦》系列的第三本,讲述了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大秦帝国建立后又迅速亡国的故事。书中不仅有乐毅伐齐、渑池相会、长平之战、荆轲刺秦、秦始皇统一六国、陈胜吴广起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重要历史事件,更有范雎、白起、黄歇、吕不韦、廉颇、蔺相如、李牧、李斯、赵高、项羽、刘邦等群豪的故事穿插其中,让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跟随秦帝国的脚步,看它如何走向辉煌,又因何迅速覆灭。历史12万字 - 会员
三国全史2:天下归一(笔记插图版)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战争不断、烽烟四起的时代。三国,一个智计并出、连横博弈、合合分分的时代。这是一部宏观全景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权威专业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见解独到的历史读物,这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历史读物。南门太守耗费30多年时间遍查史籍、分析史实,亲访百余处三国遗址遗迹,用正史的笔触、全史的概念,几易其稿,撰写的皇皇巨作,为读者讲述三国的历史真相!本书讲述了汉中之战、魏宫夺嫡、荆州变局、汉魏禅代、历史31.7万字 - 会员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本书以1927~1937年上海与北京的知识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报刊、档案、日记、文集、年谱、回忆录等为资料基础,勾勒出现代中国城市知识群体的日常生活图景。考察了知识群体所处的阶层位置,及其在饮食、交往、休闲、服饰等日常生活的不同维度中发展出的旨在建构身份认同感与合法性的话语资源。对这些资源竞争的过程既促成了知识群体内部的分化,又催生了知识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阶层意识与集体行动。历史31.6万字